(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以及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新業態被創造了出來,諸多新工種不斷涌現,涉及的行業面也越來越廣,最典型的有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貨運車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這類勞動者從“公司+員工”轉向“平臺+員工”模式,在實現靈活就業,增加經濟收入,服務平常居民生活的同時,極大的刺激了零工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然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快速增長,為廣州市花都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消費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7月27日下午,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實施意見學習交流會在花都區人社局組織召開,區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郵政管理等18個職能單位參會。
會上,花都區人社局李果斌對廣東省人社廳等八部門《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粵人社規〔2022〕14號)4個方面21條意見進行詳細解讀。通過開展學習討論的形式,參會單位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用工關系和主體責任、保障基本權益、強化服務保障、完善工作機制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對平臺企業要科學確定勞動者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合理確定休息辦法,與勞動者協商明確日勞動時長和休息時間。并分別針對網約車駕駛員、外賣送餐員、快遞員等休息時間作出了具體要求,如網約車駕駛員連續工作 4 小時至少休息 20 分鐘,外賣送餐員連續送單超過 4 小時的應適當安排休息時間,提倡原則上每周至少休息 1 天,守住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權底線。平臺企業應嚴格落實公平就業制度,消除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歧視,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新業態企業招用勞動者不得違法設置性別、民族、年齡等歧視性條件,不得違法限制勞動者在多平臺就業,不得向勞動者收取擔保金、押金及證件等財物。對解決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作出了一一的陪昕,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從而為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和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社會氛圍和發展環境。
李果斌指出,下一步各職能單位要切實加強相關政策宣傳講解,不斷提高勞動者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著力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愛新就業勞動者的良好氛圍。加強各部門間溝通協作,建立工作機制,切實指導和督促企業履行用工責任,依法合規用工。加強勞動者權益服務保障,在就業培訓、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安全健康、社會保障等方面明確勞動者各項權益和實現路徑。加強行政執法、勞動仲裁、法院審判、司法援助等多環節銜接,依法公正處理新業態領域勞動糾紛,確保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