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經長江黃金水道,一路向東抵達上海港,再出海出境。這是重慶一條主要的貨物貿易路線,全程運輸時間要11—12天。
為了提升水運效率,重慶與上海港攜手,開通了“滬渝直達快線”,通過江船“中途不停、互換艙位”、海關“提前轉關申報”、港口“限時作業”、三峽船閘“定時過閘”“快速安檢”等方式,將重慶至上海的水運時間,縮短到8—9天。
“截至今年6月,滬渝直達快線累計開行3000余艘次、運輸71.8萬標箱,并呈持續增長態勢。”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重慶圍繞跨境貿易全鏈條、全環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不斷紓解重慶跨境貿易卡點、堵點問題,多措并舉,積極打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加強區域通關便利化合作
長江黃金水道雖然便捷,但時常會遭遇一些不可控因素。例如,洪水可能導致重慶內支線船舶過三峽船閘時被延遲。如此一來,很多船舶會積壓在長江上游,進而到不了港口,也就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報關,最后導致貨物轉關時間增加,甚至產生滯納金。
為解決這個問題,上海和重慶兩地海關聯手,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水運進口轉關“離港確認”監管模式試點。簡單地說,就是重慶經長江內支線抵達上海港的船只,要離開上海港時,再來完善境內運輸信息,收到回執后,便可讓貨物離港。整個流程走下來僅需2小時左右。
“借助這一模式,企業轉關放行時,不再需要完成港口理貨和確定江船的船名航次等手續,有效壓縮了通關時間,還不會產生滯納金。”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說,
這是重慶加強區域通關便利化合作典型案例。
該負責人介紹,重慶積極和上海合作,推廣應用包括“提前申報”模式,開展“兩步申報”“兩段準入”改革,試點進口貨物的“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的“抵港直裝”等,優化了通關流程,提升了通關效率。
通過上述舉措,重慶和上海實現了轉關與轉港并聯作業、通關與物流高效聯動、通航與過閘順勢銜接,重慶水運轉關手續辦理時間壓縮90%以上、物流整體時效提升40%以上、過閘時間壓縮50%以上。
“我們還在推動船公司艙位互換。”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積極鼓勵內支線船公司換艙,實現了“艙位互換、班輪共享、智能拼艙”,船公司單船裝載率提升8%、單家公司發航密度提升200%、船舶周轉效率提升10%。自實施艙位互換以來,浩航、錦海捷亞、中外運3家充分換艙589艘次,運輸外貿重箱10.3萬標箱。
加速建設“智慧口岸”
7月5日,果園港海關集中查驗場,一輛集裝箱貨車駛入了一個類似于倉庫的建筑里。2分鐘后,貨車駛出,開向了堆場。
這是重慶海關使用的大型集裝箱檢查系統(H986),可以在不開箱的情況下對集裝箱內貨物、空箱、貨柜車或集裝箱夾層夾帶等實現非侵入式查驗。果園港使用的這臺H986系統,每小時完成200個20英尺集裝箱查驗,效率較以前提高了20多倍。
“除了新的H986系統,我們還投用很多智能化設施,積極建設智慧港口。”重慶港務物流集團董事長楊昌學介紹,目前,他們通過智能閘口、智能理貨、無紙化平臺等系統,實現與重慶市口岸物流辦、重慶海關等187個數據接口互聯互通,港區整體作業效率提升30%以上。
近年來,重慶一直積極推動智慧口岸建設,從而提升外貿綜合服務水平,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在水運口岸上,重慶積極推動集裝箱場橋遠程智能操作系統改造,實現場橋自動化運行;建成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識別率達96%以上;建成集裝箱智能閘口,通閘時間縮短到30秒。
同時,重慶還以果園港為載體,探索實施“分類監管、集中查驗”的創新監管模式;將預約查驗與免除查驗沒有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費改革相銜接,實現系統自動結算,取消人工逐票登記核對的作業模式。
在鐵路口岸,重慶上線查驗預約系統,推行海關查驗一站式服務,實現企業申請、海關派單、場站吊箱等全程信息可視化,企業實時掌握貨物動向,可按需辦理預約查驗;通過優化卡口作業系統、實現貨物在運抵卡口時信息自動采集、自動對碰,在過卡時就能完成報關放行或查驗分流。
此外,鐵路口岸還建成投用了口岸綜合管理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跨境電商服務平臺,作業效率提高10%以上,保障了國際貨物在鐵路口岸內快速裝卸、提離。
“單一窗口”讓口岸物流銜接更順暢
今年4月,由重慶打造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在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官網上線。這是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首個在國家層面推廣的區域“單一窗口”平臺。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的上線,能夠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相關企業提供智能制單、通關物流協作、物流動態追蹤共享等服務,大大縮短企業報關流程。
比如,平臺的智能制單功能,能將單證處理時間由每票40分鐘縮短到40秒,單證成本降低50%;開發查驗預約、時效監控等功能,實現企業足不出戶進行查驗預約、調箱申請等操作,并實時掌握動態,耗時由原來的1天縮短至10分鐘。
據悉,這一平臺于2018年3月開始運行,有效解決了重復申報、多頭申報的問題。據測算,企業通過使用重慶“單一窗口”,通關環節優化30%以上,通關時間縮短30%以上,企業綜合成本下降20%以上。
截至6月底,重慶“單一窗口”累計業務量1.16億票,2022年新增業務量1839萬票,建設了政務、物流、數據、金融、特色五大板塊50項功能(包括17項中央標準應用和33項地方特色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單一窗口”進出口貨物線上信息,重慶還創新“貿易+金融”模式,為企業提供多元多樣化線上金融服務。
比如,重慶首創服務貿易真實性驗核功能,將銀行辦理時間從2天縮短到2分鐘以內,提高貿易企業結算效率50%以上,完成服務貿易國際結算11000多筆,涉及金額超60億元。
再如,重慶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在“區塊鏈+跨境金融”特色領域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融資結算應用場景,上線境內外運費外匯支付、進口到貨后融資、融資貸后管理、物流對賬單融資、新增提單運單信息等5個功能,便利企業運費結算、貿易結算與融資超20億美元,減少跨境結算單證審核時間90%。
關鍵詞: 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重慶多措并舉提升水運效率 貨物貿易路線 滬渝直達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