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記者從四川省經信廳獲悉,當日印發的《四川省“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力爭新創建200家綠色工廠、20家綠色園區,培育30家綠色低碳園區、60家綠色低碳工廠。“隨著綠色工廠的成批建設,將有一大批企業特別是‘5+1’現代產業企業受益。”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郭永模認為。
A
利好“5+1”現代產業企業
《規劃》明確,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能源化工和先進材料,以及數字經濟“5+1”現代產業中建立綠色工廠。
具體來看,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將重點聚焦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培育5G、智能穿戴設備等一批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加快建設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據此,從事新型顯示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四川長虹、四川九洲、極米科技等上市川企首當其沖。
在裝備制造業方面,將重點抓好航空與燃機、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智能制造等高端領域,著力推動汽車產業提檔升級,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對此,從事航空與燃機研發、制造和銷售的航發科技、海特高新,從事軌道交通的新筑股份、蜀道裝備,從事節能環保裝備的華西能源,智能制造的西菱動力、德恩精工機會較多。
在食品飲料產業方面,《規劃》要求重點推動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藥等領域發展,培育一批茶、竹、果蔬、中藥材和飲用水全國知名品牌,加快建設“中國白酒金三角”和全國重要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毫無疑問,作為四川“六朵金花”中的上市公司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和舍得酒業將受益。
此外,《規劃》明確能源化工產業有序推進水電、風電、太陽能等資源開發和促進水電消納,優化天然氣(頁巖氣)開發模式,提升化工產業技術含量和產業附加值,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和精細化工生產基地。根據上述要求,上市公司川投能源、四川美豐、瀘天化、成飛集成、臺海核電、天原集團、云圖控股等有機可尋。
B
千方百計對高能耗“做減法”
《規劃》明確,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和數據中心等重點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水泥熟料、乙烯綜合能耗分別下將至104千克標準煤/噸、780千克標準煤/噸。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鋼鐵、水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奠定基礎。
《規劃》要求重點行業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工業固廢、有害物質源頭管控能力持續加強,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
《規劃》突出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大改造項目,強化環保、水耗、能耗、安全、質量等標準倒逼和對標達標的作用,重點推動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領域的節能低碳改造、循環化改造、環保升級改造,不斷提升重點行業及重點企業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形成傳統產業發展新優勢。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全省持續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累計退出1218戶企業落后產能,淘汰整治2883臺燃煤小鍋爐,壓減粗鋼產能497萬噸、煉鐵產能227萬噸,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產能186萬噸、275.53萬重量箱,累計關停煤電機組170萬千瓦,減少不合理用能約360萬噸標準煤。
全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8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3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8%,均大幅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面向484戶機械、鋼鐵、建材、電子、石化化工等重點耗能行業企業提供公益性節能診斷服務,累計對3000余戶(次)企業實施監察,依法對44家企業實施限期整改。
C
綠色金融助推低碳轉型升級
《規劃》提出強化財稅金融支持。統籌安排省級相關專項資金,創新支持方式,引導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重點投向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領域,加大對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持。全面落實稅收優惠、綠色信貸等政策,促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支持開展低碳、節能、節水、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加快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探索開展綠色金融試點,通過設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給予融資利率優惠等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為全省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的融資支持,促進工業企業加快實施綠色低碳循環改造。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7817.7億元,同比增長38.97%,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4.14個百分點;新發放碳減排貸款38.88億元,獲得碳減排支持工具政策資金23.33億元,帶動碳減排量約95.12萬噸,辦理“川碳快貼”60.24億元,對應年碳減排量127.67萬噸。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2022年全省綠色貸款同比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力爭“川碳快貼”實現21個市(州)全覆蓋;推進“百億綠色金融債發行計劃”。(本報記者 楊成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