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玉龍山蒼翠如屏,龍水湖、龍景湖回環連綿。依山建城市,臨水成公園,山映朝暉,水育城市。山水環繞的雙橋經開區,專用車、電子信息、靜脈、新材料等百億級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生態與發展同步共進,這是今天雙橋經開區的真實寫照。
雙橋經開區作為大足區工業經濟的主引擎,為做強做優發展主平臺、建設大足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和打造鏈接成渝產城景融合示范區,奏響了“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的最強音,助推大足區建強鏈接成渝的“兩高”橋頭堡跑出了加速度。
產業流金
打造特色產業新高地
去年8月,市經信委授予雙橋經開區為我市唯一“專用車特色產業基地”,為經開區做強專用車產業集群指明了方向。
作為中國重型汽車搖籃,擁有上汽紅巖車橋、雙錢輪胎等一大批骨干企業的雙橋經開區,還擁有重汽專用車、凱瑞特種車等5家專用車企業,成為我市最大的專用車生產基地。
以此為契機,砥礪奮進的雙橋經開區規劃了美好的發展藍圖:將專用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光電、靜脈產業細分為8條產業鏈,依托上汽紅巖、凱瑞特種車等企業,著力引進品牌專用車企業,推進發動機、變速箱、汽車電子、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等產業鏈上下游項目簽約;依托盛泰光電,吸引觸控顯示、玻璃蓋板、鋰電池、攝像頭模組廠商向經開區集聚;依托世界500強企業法國威立雅環境資源服務中心項目,大力引進優質靜脈產業項目高度集聚的全產業鏈。
聚焦特色產業,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雙橋經開區在招商引資上亮實招,在項目推進上加速度,力爭今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80億元、增長18%以上。
3月21日,在大足區2022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云簽約”儀式上,黃埔教育集團投資19.8億元,一所占地945畝、以培養醫藥衛生類專業高技能人才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簽約入駐雙橋,成為經開區今年前4個月成功招商引資132億元的縮影。而在2021年,經開區全年招商引資302.82億元,同比增長37.6%。
前不久,雙橋經開區依托盛泰光電和佳禾光電,吸引觸控顯示、玻璃蓋板、鋰電池、攝像頭模組等產業鏈上下游項目集聚,又成功簽約昆山力普等4個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元,構建起一個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鏈。
近日,在雙橋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挖掘機、鉤機、鏟車、運渣車往來穿梭,一派忙碌的景象……“大戰一百天,開工產業園”。經開區郵亭工業產業發展中心突出重點環節,加強協調力度,形成工作合力,預計6月進入新材料產業園修建廠房。
如今,雙橋經開區呈現出一派繁榮發展的景象,特色產業為經開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陣地的根基扎實而穩定。
走進中國汽研院雙橋經開區試驗基地,作為全國首個專業重型汽車試驗場地,擁有國內最長、寬度最大、車道數最多的直線性能道,可滿足55噸以內的所有道路運輸車型試驗需求。該公司將加快推進中國汽研智能網聯測試基地2期項目簽約入駐,加快建設物聯網技術應用高地和產業示范基地。
重汽專用車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雙橋經開區專用車的“領頭羊”,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已在專用車領域“獨步江湖”。接下來,該公司將高起點建設智能化工廠,打造以自卸車、半掛車、寬體車為主的全國一流生產基地。
在重慶凱瑞特種車有限公司,數百輛特種車整裝待發,將遠銷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該公司擁有西南區域首屈一指的現代化、自動化的產品專業生產線,公司擁有年產各種專用車輛7500臺的綜合生產能力,年銷售超5000臺,將智慧環衛系統、新能源環衛車做得風生水起。
此外,在經開區循環經濟產業園,一輛輛滿載廢舊蓄電池的貨車駛入重慶春興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大量廢舊蓄電池將在這里被拆解。
目前,作為市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雙橋經開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已初步形成“一個園中園、三大產業鏈”(再生資源產業園、再生鉛產業鏈、再生鋼產業鏈、廢電子及其他廢舊物資產業鏈)的產業布局,形成了以威立雅、足航鋼鐵、重慶春興等32家企業為代表的靜脈產業集群,在建的還有中天電子二期、睿德環保等6個重點項目。
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國際商貿物流園項目依托大足站鐵路樞紐,整合物流資源布局,疊加口岸綜合樞紐、中心和節點優勢,聯動主城區、渝西、川東等物流園(基地),打造渝西川東成渝經濟圈領先的、具備鐵路集裝箱CFS場站功能的多式聯運口岸物流樞紐示范項目。
如今,雙橋經開區已形成了專用車產業轉型升級、電子信息產業補鏈成群、靜脈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的特色產業體系,現有上汽紅巖車橋、盛泰光電、巨騰筆電、足航鋼鐵等工業企業4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115家,工業經濟快速壯大,大足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加速發力。
文化賦能
“重汽文化”提振精氣神
去年底,雙橋經開區迎來一件喜事,歷時兩年建設的重慶首個“三線建設”歷史博物館——重慶紅巖重型汽車博物館正式開館。
走進重汽博物館,8000余件(套)的文物、文史、文獻資料、工業遺產,1.2萬張圖片,長達228分鐘的歷史視頻,重現“三線建設”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歷史,震撼人心。
如今,這個凝聚著“重汽文化”的博物館,正成為雙橋經開區建設工業主陣地的源動力。
重汽博物館是傳承和弘揚“三線精神”,講好“中國工業故事”的大學校。作為集博物、科技、文化、愛國主題教育基地于一體的新型博物館,有助于進一步豐富大足區乃至我市工業文化內涵,為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文化振興帶動老工業城市全面振興探索新路徑。
“三線人”的“三線魂”正為雙橋經開區續寫新篇章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如今,雙橋經開區正加快做靚特色產業,圍繞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緊扣專用車、電子信息、靜脈和新材料等特色產業,編制完成8條產業鏈創新圖譜,用開放和創新的雙輪驅動變“寸土”為“寸金”,打造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陣地。
今天,傳承“重汽文化”的雙橋經開區,創新發展的精氣神十足,一幅嶄新的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高地起飛
爭創“國家級”開啟“加速度”
當前,雙橋經開區正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生態鏈,切實開展領軍企業、領軍人才和核心技術三個導航行動,不斷推進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打造、關鍵技術攻關、質量品牌打造,致力于走好“創新鏈+產業鏈”的協同路徑。
爭創國家級經開區是雙橋經開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增強經開區綜合競爭力、集聚輻射力和創新驅動力的迫切需要。推動創建國家級經開區,有利于支撐渝西川東地區中部“崛起”,更好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據了解,雙橋經開區把國家級經開區創建作為科技創新的主目標、主抓手,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鎖定目標任務、加大落實力度、強化協調配合,推進創建工作取得實效。
2021年,雙橋經開區高新技術、科技型、戰略性新興企業達到8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33個。艾諾斯電源獲中國專利優秀獎,重汽專用車、凱恩機械等3家企業成功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國汽研、長足飛越成功申報市級博士后工作站,建成全國首條頁巖氣開采油基鉆屑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產線,雙橋經開區成了主城都市區名副其實的創新和開發新高地。
如今,雙橋經開區決策創新、科技創新和服務創新的正向激勵作用日益凸顯。
5月10日,上汽紅巖杰獅H6純電動牽引車及其所屬零部件成功通過了歐盟WV-TA的認證檢測,成為了國內首臺通過該認證檢測的純電動牽引車產品,實現了我國商用車從技術引進再到反向出口的“華麗轉身”。
盛泰光電最新研發出的產品——2億像素的手機攝像頭,拍攝圖片放大108倍后,依舊可以達到1080p的高清效果。放眼全球,2億像素的手機攝像頭技術處于行業最前端。該公司保持著全球市場占比6.5%、總產值40余億元、穩居國內同行業前4的傲人成績,全球每20顆攝像頭就有一顆“雙橋造”。
做強專用車產業、做靚電子產業、做精靜脈產業、做優新材料產業,雙橋經開區不斷強鏈、補鏈、延鏈、融鏈,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助力大足區建強鏈接成渝的“兩高”橋頭堡。
今年,雙橋經開區將繼續招引龍頭企業、科研院所,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預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家;全力構建“政產學研用”創新生態,支持盛泰光電、中天電子等企業與清華大學、重慶大學設計院等院校構建技術創新聯盟,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引導大昶寶、宇海科技等30家企業實施“機器換人”、建設智能生產線20條,引導10家以上企業“上云上平臺”。
如今,雙橋經開區已具備申報國家級經開區的良好條件,正全力爭創國家級經開區。
產城景相融
“公園城市”秀出高顏值
近年來,雙橋經開區以超前眼界規劃、工匠精神建設、繡花功夫管理,“產城融合、城景互生”,山水之城更加宜居宜業宜游,讓市民在高品質生活新空間中獲得感更足、幸福指數更高。
按照廠區、城區、景區融合發展的思路,雙橋經開區堅持以“重汽文化”為特色,以文旅融合為路徑,以景區景點為載體,將龍水湖景區、玉龍山和重汽文旅城有機結合、連點成片,建成重汽博物館,謀劃原川汽廠“三線建設”遺址公園,打造“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經開區。
為實現這個目標,龍水湖旅游度假區的建設則是關鍵。
堅持“投、融、建、管、運”一體化發展,構筑全景式、全天候、全家福、全方位的旅游產品體系。龍水湖旅游度假區是全域建設大足石刻文化公園,推進國際文旅名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好龍水湖旅游度假區意義重大。
如今,雙橋經開區正進一步完善功能、優化環境,加快推動環湖步道建設,統籌推進小鎮煥新、有色植物更新、景區提升等工程,不斷綠化美化靚化度假區環境。深挖龍水湖、玉龍山的自然、文化資源,講好生態和人文的故事,吸引更多游客來領略“云中漫步玉龍山、輕舟拂面龍水湖”的極致美景。
為此,雙橋經開區還將按照“一核一軸一帶七片多點”的空間布局,梳理城市水道、風道和綠道,管控城市天際線與城市風貌,統籌推進路網完善、管網提升、設施配套、生態治理等,完善生活圈和通勤圈,全方位打造山水相融、幸福共享的新城。(陶永國 彭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