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永川區經信委傳出消息,今年1-4月,永川區344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28.2億元,同比增長17.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排名全市第四位;完成工業投資73.36億元,同比增長18.8%,技改占比60.1%,投資規模排名考核區第一位,投資增速排名考核區第五位,技改占比排名考核區第二位。
“在今年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下,永川工業仍能實現穩中有進,在于我們高度重視打造自主可控、先進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體系,在全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永川區經信委負責人表示。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永川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2021年底,永川區召開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著力構建以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智能家居及材料、特色消費品產業為支撐,以生物醫藥及大健康、新能源、民用航空產業為特色的“5+3”產業體系,打造一批百億級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首先是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而這一產業體系最主要的內容是自主可控、先進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體系。”永川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的經濟全球化逆流、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種沖擊都在把大規模、長鏈條的全球產業鏈向區域化、本土化、短鏈閉合的方向拆分重組。在這種形勢下,必須及時調整策略,聚焦“5+3”產業體系持續用力,全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圍繞優勢支柱產業補鏈 汽摩產業凸顯強勁拉動力
汽車摩托車產業和特色消費品產業是永川的兩大優勢支柱產業,2021年分別實現產值460.4億元、347.6億元,對規上工業產值的貢獻率分別達到78.3%和8.2%,整體拉動力較強。
今年1-4月,汽車摩托車產業實現產值155.2億元,同比增長36.91%;特色消費品產業實現產值94.1億元,同比增長4.22%。
“汽車摩托車產業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長城汽車、雅迪電動摩托車兩個整車廠的帶動。”永川高新區鳳凰湖產業促進中心負責人說,從2020年底開始,長城汽車永川基地在原有產品“長城炮”的基礎上,試生產坦克300新產品,結果迅速成為爆款產品。
今年1-4月,國內外疫情雖使該公司芯片及部分零部件供應受到較大影響,但仍生產了6.7萬輛整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00輛,其主要原因就是坦克300生產線實現了穩定運行。
長城汽車永川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長城炮”和坦克300的市場訂單都有2萬多輛,銷售持續火熱,排除疫情影響,預計今年至少生產24萬輛整車,比去年增加3萬輛。
除整車外,長城汽車目前已在永川建有曼德電子、精工底盤、諾博座椅、發動機一期、變速器一期等10多個零部件項目及整車、零部件、物流三大結算中心,使發動機、自動變速器、汽車底盤件、汽車內外飾、電子電器五大核心零部件項目齊聚永川。
今年初,長城汽車還開工了蜂巢二期項目,目前已完成平場工程,正實施樁基施工,預計年底建成投產。該項目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投資17.43億元的變速器擴能項目。建成達產后,變速器年產能將由25萬臺擴能到50萬臺,新增年產值約45億元。二是投資10.57億元的發動機擴能項目。建成達產后,發動機年產能由18萬臺擴能到50萬臺,新增年產值約25億元。
2021年底,雅迪集團永川電動車生產基地建成投用,至今已投產了6條總裝生產線。今年1-4月,該基地共生產25.8萬臺電動摩托車,比去年同期增長26%。
“危機也是機遇。”雅迪集團永川基地負責人說,今年以來,在雅迪集團的8個生產基地中,永川基地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的,目前他們正積極動員江浙一帶的配件企業到永川投資建廠,預計到2025年,該基地的川渝本地配套率將由現在的15%增加到60%,雅迪永川基地的總裝生產線將由6條增加至10條,屆時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至200億元。
因看好永川汽摩產業發展,精鍛科技已于今年2月在永川開工建設太平洋精工汽車用高端齒輪及輕量化等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精鍛科技是全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三的汽車精鍛齒輪生產企業,由其生產的錐齒輪、結構齒、差速器總承廣泛應用于變速器、減速器和電動汽車。
其在永川投資建設的汽車用高端齒輪及輕量化等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占地266畝,一期將投資6億元,建成后將年產錐齒輪3000萬件、結構齒1200萬件、差速器總承200萬套,對提高我市汽車產業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2020年7月1日,重慶羊羊羊食品有限公司在永川投資建設自嗨鍋西南總部基地項目,總投資6億元,占地100畝。目前廠房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預計最快7月試生產,投產后3年內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
下月初,重慶理文造紙有限公司新廠區將正式啟動建設。新廠區占地388畝,包括30萬噸包裝紙生產線和30萬噸原料替代項目。2021年,重慶理文共實現產值106億元,加上聚集在該工廠周邊的20多家生活紙生產企業,永川紙業總產值超過200億元。
下一步,永川在汽車摩托車產業方面將依托長城汽車、雅迪電動車等龍頭企業,加快推進長城汽車永川基地擴能項目建設,盡快實現50萬輛整車、50萬臺變速器、50萬臺發動機“3個50萬”規模,加快推動汽摩零部件產業園建設,推動整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產業技術向輕量化、電子化、環保化發展,核心零部件向高標準、全鏈條拓展,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輕型商用車和高端越野車生產基地、西南地區最大的電動摩托車生產基地。在特色消費品產業方面,將依托理文紙業、自嗨鍋等龍頭企業,聚焦高檔生活用紙、食品領域,不斷提升全產業鏈價值,全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消費品工業特色化發展示范區。
圍繞三大支柱產業強鏈 智能家居集聚5家龍頭企業
在永川的五大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智在永川的5大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智能家居及材料3個產業2021年分別實現產值225億元、267億元、185.6億元,分別拉動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1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整體帶動能力還不足。
但今年1-4月,智能家居及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7億元,同比增長24.47%,成為永川區增速排名第二的支柱產業。
據介紹,永川智能家居及材料產業能實現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東鵬陶瓷、帝王潔具投產后不斷釋放產能。目前,江山歐派永川生產基地已安裝部分設備,即將投入試生產;環球錦標石材城已于2021年11月啟動建設;新明珠綠色智能生產基地也簽約落戶三教產業園。三教產業園已聚集東鵬陶瓷、帝王潔具、江山歐派門業、環球錦標石材城、新明珠陶瓷5家智能家居龍頭企業。
于2021年3月開工的星星冷鏈西部產業基地一期項目,目前已完成廠房建設,正在安裝設備,預計今年6月投入生產。二期項目已于今年2月開工建設,該基地總占地500畝,總投資10億元,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以上。
下一步,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永川將依托川億電子、致伸科技等龍頭企業,聚焦智能終端及配套、PCB板、新型顯示等重點領域,主動服務和對接全市“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探索建立“總部研發在外,生產配套在永川”的新型合作關系,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全力打造西南一流、國內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制造基地。
在智能裝備產業方面,永川將依托利勃海爾、星星冷鏈、青島動投等龍頭企業,推動裝備制造向智能化、成套化、系統化、服務化轉型,增強中高端數控機床、冷鏈物流裝備兩大特色產業鏈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前謀劃布局新能源裝備產業,全力打造成渝地區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要支撐地。
在智能家居及材料產業方面,永川將依托東鵬陶瓷、帝王潔具、江山歐派等龍頭企業,全力推進新明珠綠色智能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推動智能家居及材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
圍繞新興產業建鏈 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邁出第一步
生物醫藥及大健康、新能源、民用航空產業是永川著眼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而大力發展的三大新興產業,也是永川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永川因勢而動、化危為機,以國家醫學中心重慶永川分中心建設為契機,引進了國內高端醫療器械龍頭企業普康集團、國內首家登陸主板上市的研發CRO類公司北京新領先醫藥,邁出了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的第一步。
其中,北京新領先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登陸主板上市的研發CRO類公司。根據協議,該公司擬在永川投資24億元,分兩期投資建設新領先(重慶)研究分院、新領先(重慶)MAH公司、細胞基因治療CRO公司、CDMO基地、重慶MAH信息平臺及管理中心,項目投產后5年內將實現產值15億元,建設成為成渝地區具有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下一步,在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方面,永川將緊緊圍繞成渝兩地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目標,加大醫療器械龍頭企業、生物制藥企業、研發平臺等引進和培育力度,重點發展康復器械、醫療設備、生物制藥、現代中藥、醫用耗材、體外診斷試劑、健康服務等,做大做強新領先醫藥、普康醫療、西南大學生物技術產業園等項目,加快重慶文理學院新藥研發成果在永川轉化,推動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良好起步。
在新能源產業方面,永川將搶抓“雙碳”機遇,重點發展鋰電池、氫能源、頁巖氣、光伏等項目,主動跟蹤國內外新能源產業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的發展動向,加強聯系對接,招引新能源產業項目在永川落戶。2022年,永川簽約尤尼瑞克退役鋰電池綠色高值循環利用產業化基地項目,該項目采用世界領先的短流程全濕法工藝技術,推進退役鋰電池綠色高值循環利用項目產業化,預計到2025年實現累計處理退役鋰電池規模約5萬噸/年,到2030年實現累計處理退役鋰電池規模約15萬噸/年。
在民用航空產業方面,永川擁有渝西片區首個建成投用的大安通用機場距離重慶新機場16公里,永川將依托重慶新機場和永川通用航空機場,完善飛行服務、固定運營、飛機維修等通用航空配套設施,建設集研發、制造于一體的航空產業運營基地。實施“大公司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圍繞重點領域,謀劃一批產業鏈重大招商項目,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引進優質整機企業,推動民用航空產業加快發展。(賀娜 姚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