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項精細、有力的舉措,回應著一家家中小微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需要,政策效果可期
出實招、下實功,積極推動惠企政策落地,就能真正把政策紅包轉化為發展動力,激發企業創造活力
最近,各地陸續出臺政策,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紓困。比如,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繼續加大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加快困難企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4個方面18條措施,切實減輕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影響,積極幫助服務業領域困難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初步測算,這些措施將惠及160萬余家中小微企業,稅費減免、減免租金等惠企資金總規模達1300億元。
當前,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微企業房租、人工成本、防疫成本支出處于高位。租金、稅費、信貸等生存壓力,成為很多中小微企業的痛點。出臺惠企政策,能夠直接推動企業降低成本,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是助企渡難關的有效舉措。企業的負擔更輕了、壓力更小了,就能更有韌性,可以早日走出困境;就能保持活力,從而實現長期發展。企業穩住了,也能為穩就業、穩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對企業來說,惠企政策好比甘霖,及時又解渴。在一些地方推出的幫扶措施中,延續實施1%的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到2023年4月30日;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鐵路運輸企業階段性實施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政策;減免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屋租金……一項項精細、有力的舉措,回應著一家家中小微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需要,政策效果可期。這些政策極大地緩解了企業困難,為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了堅實支撐。
好政策重在落地。各地在惠企政策落實執行過程中,不能打折扣,更不能走過場,而應推動企業稅費減免等政策落實落細。特別是針對一些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要將減稅降費、減租降息、就業獎補、金融財政等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真正把惠企政策舉措用到關鍵之處,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出實招、下實功,積極推動惠企政策落地,就能真正把政策紅包轉化為發展動力,激發企業創造活力。
實施效果好才是真的好。各地在政策落地過程中,要加強監督檢查,檢驗政策實施效果。政策兌現手續更簡化、流程更優化、時間再壓縮,需要以督導倒逼,讓企業更加方便快捷享受政策。及時聽取中小微企業的意見,為推行的政策打上“補丁”,反復評價、及時改進,可推動政策精準直達、見實效、出實績,發揮出符合政策預期、滿足企業所需的理想效果。
政策適當靠前發力,才能更好應對不確定性。既要立足本地實際進行可行性分析,也要充分考慮政策的可操作性。一方面,結合本地產業布局、中小微企業現狀出臺政策,才能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穩定預期,促進發展。一方面,政策更加精細化、個性化、有針對性,政策雨露才能精準滴灌到市場主體身上,滋潤企業、助企紓困。惠企政策打足提前量,做好繡花文章,落地效果就會更好。
疫情帶來的困難是一時的。隨著一條條惠企紓困政策落地顯效,必能為企業發展增加信心、增添動力,幫助企業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