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白天金佛山上看高山杜鵑;晚上逛東街住三線文化主題民宿。2日,白天大觀園體驗鄉村旅游;晚上回程,順便帶上采購的方竹筍、古樹茶、南川米……”
“五一”小長假,一向喜歡精品游、深度游的市民楊志一家到南川玩了整整兩天,返程時仍覺得意猶未盡,“這里的山水、老城和鄉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被南川這座“旅游城”征服的不止這一家人。來自南川區文旅委的數據,“五一”期間,南川區接待游客102.47萬人次,同比增長43.7%;旅游綜合收入5.94億元,同比增長45%。這一成績還是在實行“限量、預約、錯峰”機制下取得的。
“生態是南川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我們切實把生態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精讀一座山,深耕一座城,心居一片田,努力挖掘綠水青山的味道、老城的味道、鄉村的味道,構建了以‘金佛山、東街、大觀原點’為支撐的景城鄉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景區讓游客更流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南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正忠說。
挖掘綠水青山的味道
提升金佛山的“含金量”
4月底5月初的金佛山,40余種、60萬株杜鵑花花團錦簇,遍布山巒,美不勝收,吸引大量游客紛至沓來。僅4月30日—5月4日,就有8.58萬人次到這里觀花賞景。
今年年初,金佛山銀裝素裹,冰天雪地,分外妖嬈。借勢冬奧東風,到這里賞雪滑雪成了最潮最火最時尚的度假方式。據統計,今年1-3月,金佛山景區接待游客67.68萬人,同比增長51.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金佛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擁有金佛山、山王坪等生態景區,神龍峽、灰阡河等峽谷景觀,龍巖城、尹子祠等文物資源。2014年入列世界自然遺產。
由于歷史原因,金佛山核心景區一度由兩家公司分區經營,“一山二主、各自為政”的結果是有好資源卻開發不出好產品。據南川區委研究室主任江春倫介紹,2018年開始,為了提升金佛山旅游的“含金量”,南川區委、區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按照“整體回購、政府主導”思路,完成回購和控股經營,實現核心旅游資源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營銷,讓金佛山旅游活力迅速釋放。改革后的首個冰雪季,金佛山游客人次和經營收入分別增長2.8倍、4.1倍。目前,南川正在推進“金佛山旅游”上市。
——實施“金佛+春夏秋冬”旅游產品提升行動,上馬北坡索道升級,古佛洞和金佛山假日酒店改造等九大提升工程,為游客提供“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的全季節體驗,讓金佛山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挖掘冰雪資源價值,推出20余個冰雪體驗項目,引進造雪設備將滑雪期延長至5個月,提檔2個滑雪場、1個戲雪場,新增1條初級賽道、1條中級賽道,打造冰雪經濟增長點。
——打造博鰲國際文旅康養論壇金佛山峰會、環金佛山國際山地馬拉松、金佛山冰雪節等節會賽事,提升南川文旅IP影響力。
——通過環金佛山道路、金佛山快速通道等建設,全面構建金佛山“快進、暢行、漫游”的旅游交通體系。到2025年,渝湘高鐵開通運行,渝湘復線高速中心城區至南川建成投用,再加上萬正高速和中心城區至南川城市快線,“1小時從主城上金佛山”的愿景將得以實現。
——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民宿的意見》、《支持旅游民宿發展10條政策》和《南川區旅游民宿獎補辦法》,“真金白銀”地推動民宿發展。
“組合拳”效果如何?數據最有說服力:2021年,南川區住宿業營業額8.60億元,同比增長25.4%;實現餐飲業營業額37.99億元,同比增長27.8%。這其中,金佛山功不可沒。
挖掘老城的味道
在微改造上下足“繡花”功夫
帶電線瓷壺的路牌、青磚青瓦房、木格子玻璃窗、斑駁的舊城墻、貼滿畫報的房間、時光巷倒走的時鐘……“我喜歡在東街的慢時光里,回味青春和鄉愁。”不止一位游客這樣感嘆。
東街,曾是南川母城,劉鄧大軍經由這里入城,解放路赫赫有名。最繁盛時,曾有“不到東街不算進城”的說法。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新城西向、東向延伸,東街日漸沒落,成為了棚戶區。
改造東街,成了幾代人的夙愿。可由于體量龐大,開發商對此望而卻步——改造涉及6個社區、500多畝地、4000多戶、60多萬平方米房屋。如此大的體量,在南川舊城改造中絕無僅有。
2018年,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南川區委、區政府提出“依托棚改政策、傳承城市文脈、植入旅游元素”的改造思路,將東街項目一分為二:在街區外圍,拆掉部分老舊樓房,建設3個安置還房小區,讓東街老居民住上新房;在街區核心地帶,在保持原有空間肌理的基礎上,對市場、學校、廠房宿舍、倉庫等存量建筑實施最大程度的保護開發,對其他建筑進行風貌性重建,植入文化內容,以市民最真實的生活樣板為藍本,打造以小鎮青年文化記憶為核心的文旅商業綜合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街改造過程中注重采用微改造“繡花”功夫,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原先的大土糧站宿舍樓成了游人必打卡的家庭記憶體驗館;解放食堂依然保留著原有風貌;小巷院墻、臺階全部取材于原有的石板、磚塊;原住居民的石磨、碗柜、泡菜缸子成為街角的景觀小品;“殘垣斷壁”上繪有敘事壁畫,“廢墟”上長出別具一格的三線文化主題民宿;穿堂過道里的游戲機、天井里晾曬的衣服、商家的店招牌,都化作城市的指紋,清晰地留在巷子里。
東街改造不但回應了民生關切,還解決了游客“不進城”“不過夜”的難題——過去,不少游客只去金佛山“觀景”,如今,東街項目成了南川引客入城的核心項目和城市旅游的新引擎。2021年初,東街試運營即迅速成為“爆款”,當年累計訪客達723萬余人次,綜合收入近10億元。
挖掘鄉村的味道
做出特色、做靚品牌、做優服務
“不僅風景優美,體驗項目有趣,巨大的圓環酒店更是造型別致,很期待。”
去年國慶節,尚未正式開業的南川大觀原點旅游綜合體甫一亮相,就頻頻在朋友圈刷屏:超大圓環鋼結構的酒店繞山而建,形似一個圓形的指環套住了山丘,從高空往下看,就像一個原點,又像降落在田園山水間的飛碟,成為當地的特色地標。
如今,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和全市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南川已進入主城都市區版圖,肩負著“率先實現與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的重要使命。
“大觀片區是南川同城化發展的‘第一門戶’。”南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市知名鄉村旅游目的地,南川大觀園經過多年發展,已涵蓋大觀、黎香湖、木涼、興隆、河圖5個鄉鎮,游客在這里可以賞花、摘果、劃船、釣魚、游湖、露營等。根據《南川區景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景城鄉一體化范圍達到1562平方公里,其中的“景”以金佛山景區為核心,“城”包括南川城區,“鄉”以生態大觀園區為重要功能區域。
大觀原點旅游綜合體就是南川發力鄉村旅游的一個大手筆。該區希望以此為中心,圍繞“山水鄉愁”“農耕文化”,深入挖掘風土民情,將鄉土文化融入鄉村旅游項目和產品當中,充分保留原鄉原味,做出特色、做靚品牌、做優服務,打造“人在城中住,行在田野間”的田園生活場景,帶動盤活5鎮、27村的鄉村旅游和農業產業,把田園詩意生活變成旅游產品,把村里的農產品升級為文創產品,加快構建“景村一體、農旅融合”鄉村振興試驗示范帶,真正實現鄉村旅游迭代升級和農旅融合。
“大觀園是我們鄉村旅游最閃亮的明珠,其他地區的鄉村旅游也各具區域特色。”南川區旅游局一負責人介紹,按照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南川北部為生態農業觀光帶,以賞看、駕行、玩樂、觀光為特色;中部為城郊農家休閑帶,以采摘、賞花、餐飲等體驗為特色;南部為高山藥茶養生帶,以養生、品茗、納涼、度假為特色。
這些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帶,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撐起了南川旅游的半壁江山,也讓農民嘗到了甜頭。去年,南川區鄉村旅游人數達到2024.74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68.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88%。目前,南川區已培育永安村、三匯村、南湖村、龍山村、銀杏村等5片民宿集群,全區民宿、農家樂總量達到900余家,旅游接待床位數超過2萬個,直接帶動就業5000余人。(本報記者 張紅梅 陳維燈)
關鍵詞: 南川綠水青山 金佛山含金量 南川區文旅委 景城鄉全域旅游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