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謝謝你們了,不然我連找誰、怎么辦理也不知道,現在的政策就是好。”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下濕壕村的陳翠梅高興地說。
今年58歲的陳翠梅,丈夫去世多年,她因患冠心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生活一度比較困難。如今,陳翠梅在低保、養老保險費政府代繳等政策的幫助下,生活總算好了起來。
近年來,內蒙古人社廳將養老保險工作作為重要抓手,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讓群眾得實惠。據統計,截至3月底,內蒙古全區共為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14萬困難群體代繳養老保險費共計1900余萬元。
內蒙古人社廳進一步創新工作方法,以“社會保障改革提質工程”為抓手,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提檔升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織密兜牢社會保障“安全網”。按時足額發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員按原標準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鄉村振興部門認定的返貧致貧人口按100元的標準由政府全額代繳。“十四五”期間,在認定農村牧區低保和城市低保對象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暫不計入家庭收入,進一步提高困難人員收入。當地人社部門堅持按月調度,定期與民政、殘聯、鄉村振興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監測分析,實現應保盡保、應代盡代,保持動態清零。
此外,按照《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要求,內蒙古人社部門做好數據的精準轉移,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易地搬遷幫扶工作中困難人員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銜接。同時,廣泛開展“看得懂、算得清”政策宣傳活動,積極入村入戶,提高政策知曉度;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深入挖掘生動案例,講好鄉村振興中社會保險幫扶故事;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社會組織或個人,通過鼓勵幫扶、開展“一對一”幫扶、先代墊后償還等方式,幫助困難人員代繳社保費用,確保臨近領待遇的欠費困難人員能夠及時領取養老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