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2022年2月底,廣東全省農商行新增“首貸戶”6459戶、首貸金額651.4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首貸戶”6113戶、首貸金額503億元。4月7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農信了解到,廣東農信深挖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創新適需配套產品,以靈活高效的服務助推首貸增戶擴面。
深入走訪對接,精準鎖定“首貸戶”
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連續提出“鼓勵銀行敢貸、愿貸、能貸,大幅度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等要求。
為滿足小微企業多層次、多元化的首貸服務需求,廣東農信深入挖掘首貸戶信息資源,積極拓展營銷渠道,以開展“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工程為抓手,配備專業團隊定期走訪政府相關部門,建立“百行服萬企”企業清單、小微企業分類建檔企業清單、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清單等,同步積極運用粵信融、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等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平臺,有針對性摸清企業融資需求,形成無貸戶清單,借助全覆蓋、高效率的網格化營銷體統,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縫對接,提升服務精準性。對已獲得首貸的優質小微企業,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企業從初創期到成長期、成熟期各階段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支持,打造“無貸戶-首貸戶-戰略客戶”全流程、遞進式拓展和培育途徑,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可獲得性和覆蓋率。
完善管理機制,高效對接“首貸戶”
為拓寬小微企業投放面,擴大投放量,廣東農信建立涵蓋業務拓展、授信管理、考核激勵、風險補償等多維度支持保障“首貸戶”考核管理機制,增強基層一線“首貸戶”拓展內生動力。
一是成立專業金融支持中心。全省農商行設立小企業專營中心、小微企業貸款中心、微貸普惠中心等專業中心112個,大力推行“陽光信貸”,下放信貸審批權限,拓寬融資申請渠道,優化審查審批流程,實現首貸服務“快受理、快審查、快投放”。
二是強化激勵考核。進一步加大對“首貸戶”投放激勵力度,提高“首貸戶”拓展動力。如在梅州五華縣建立首貸戶專項考核機制,從提高服務效率、降低信貸利率、提高申請額度、簡化審貸流程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2021年至2022年2月向首貸企業共發放貸款4.3億元。
三是建立風險補償。針對“首貸戶”信貸風險較大情況,加強政銀合作建立財政激勵和風險補償機制。如在河源連平縣與當地政府部門合力推出“增信貸”業務,由縣財政提供的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以及企業繳納的互保風險金,為小微企業融資給予利率和抵押率優惠,促進無貸戶向有貸戶的有效轉化。
創新金融產品,精準服務“首貸戶”
圍繞“首貸難”融資痛點,廣東農信推進金融產品、服務、渠道創新,有效滿足小微企業首貸金融需求,為小微企業提供快速便捷的融資支持。
一是加強信貸產品創新。直連廣東稅務銀稅2.0系統和人民銀行“政采貸”系統,推出“稅易貸”“政采貸”等業務,通過系統收集整合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納稅、信用等信息數據資源,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填補“首貸戶”征信空白,提高企業融資便利度。
二是加強信用產品開發。以省農信聯社“悅農小微貸”平臺為基礎,加大“碼上貸”“商戶貸”“普惠貸”等線上純信用貸款產品的開發力度。如在云浮新興縣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出“首貸易”業務,對已在銀行開立結算賬戶的客戶進行篩選審核,形成“白名單”并實施精準營銷,全面提升“首貸戶”對接和風險評估精準度。
三是加強銀企、銀擔合作。如在汕頭澄海區開發以供應鏈上游企業(企業主)向下游企業擔保的“生產設備供應鏈貸款”產品,探索首貸戶批量擔保模式,圍繞核心企業積極服務鏈上“首貸戶”;在清遠連州市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采取批量合作、風險共擔、快速審批的模式,建立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為“首貸戶”發放粵財擔保貸款7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