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株洲市充分發揮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優勢和職業教育資源集聚優勢,探索建立“2+2+2”產教融合機制,推動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深度融合,為株洲打造三個高地、培育制造名城、實現高質量發展啟動強力引擎。
“雙師”互派,打造校企合作大平臺
制造產業是培育能工巧匠的沃土。為充分發揮工匠帶頭、勞模示范作用,2018年起,我們人社局和市總工會、市教育局聯手,積極鼓勵技能大師將工作室建到職業院校,同時也鼓勵職業院校的名師將工作室搬進企業。讓大師站上講臺,傳承工匠精神,傳授職業技能;讓名師下到車間,傳遞科學精神,傳授專業知識,促進校企合作“深度互融”,打造“互融共生、一體發展”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技能大師工作室29個、高校教學名師工作室36個,舉辦各類專業技術講座2000余場次,開展各類技能培訓近5萬人次,指導1500人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競賽獎項400余項,成功申報省級以上校企科技創新課題200余項、項目專利400余個。
“雙院”同建,做強增技賦能大講臺
我市打造的株洲職業教育科技園目前擁有各類職業教育院校10余所,在校學生10萬人,職業教育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為實現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布局相匹配、與群眾就業需求相契合,我們發動職業院校與工業園區、街道社區全面合作,建立“廠門口”“家門口”大學堂,推動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延伸到工業園區、居民社區一線。立足打造園區職工培訓中心、職院師生實訓中心、校企合作創新中心目標,建立田心軌道交通產業園、蘆淞服飾產業園等7所“園區產業學院”。立足打造社區居民繼續教育中心、學校師生社會實踐中心、精神文明共建中心目標,建立鐵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等9所“社區二級學院”。近3年,16所二級學院共提供訂單式培訓、保姆式服務5萬人次,培育了“湖南醴陵陶瓷工匠”“株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工”“株洲新希望鉚焊工”等一批株洲特色勞務品牌,為全市中小企業輸送近萬名高技能人才。
“雙賽”共促,搭建技藝交流大舞臺
2017年起,我市人社、教育、科技、總工會等9個部門聯合舉辦“株洲職教杯”系列競賽,競賽優勝個人和單位按相關規定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青年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目前已舉辦5次院校技能大賽、4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3次教師業務競賽,10位教師被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開展“技能天下”職業技能網絡直播大賽,著眼湖南“三高四新”發展戰略、株洲先進制造產業發展布局,精心設置競賽項目,每年累計300余家企事業單位、4萬余名一線勞動者參與,網絡直播在線關注達150萬人次。目前,大賽已連續舉辦8屆,先后有59人獲得“株洲工匠”、132人獲得“株洲市技術能手”、67人獲得“株洲市青年崗位能手”、109人獲得“株洲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620余名選手獲得相應國家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并培育了一批愛崗敬業、技能精湛、全國聞名的技能大師、大國工匠,為株洲打造三個高地、培育制造名城提供了大量學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人社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