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超市把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和求職者的求職意愿整合到一個平臺上,打破了求職的信息壁壘,讓招聘雙方有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種種就業服務平臺是各地支持企業發展、保障群眾就業的生動實踐,體現了在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和質量方面的努力,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惠企工程
“我年齡大了,又沒有技術,找工作不容易。沒想到,我在就業超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近日,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一名失業人員,在當地就業超市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河北省首家就業超市--復興區就業超市開業以來,為求職者提供了諸多便利。
找工作,就到就業超市;招員工,就到就業超市。復興區就業超市的運營模式和普通超市相似,用人單位像“供貨商”一樣提供“商品”--就業崗位信息,就業超市把這些“商品”分門別類擺上“貨架”,供“顧客”即求職者免費挑選。求職者相中某一崗位后,經過掃碼查詢、遞交簡歷、視頻面試等流程,即可“一鍵入職”。就業超市是就業服務的創新實踐,為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搭建了新的交流平臺,帶來了方便和高效。
傳統招聘媒介和渠道有很多,但通過一些途徑獲取的招聘信息往往是分散、蕪雜的。有些非正規渠道發布的招聘信息,甚至暗含著非法用工、騙取報名費、侵犯個人隱私等風險。求職者要在海量信息中查找、甄別、選擇適合自己且誠信可靠的崗位信息,實為不易。有的求職者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有的求職者則支付一筆勞務中介費,有的求職者被不良招聘信息引入陷阱,導致人身權益、財產權益受損。用人單位想要招到靠譜、滿意的人選,也存在一定困難。如果漫天撒網式招聘,不僅會增加招聘成本,招聘效率和招聘成功率也難以得到保障。
就業超市把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和求職者的求職意愿整合到一個平臺上,打破了求職的信息壁壘,讓招聘雙方有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分門別類上架崗位信息,消除了信息錯位,求職者能在不同的“貨架”上快速、準確挑選自己需要的工作崗位,省去不少麻煩。用人單位也能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實現人崗匹配。
地方政府為就業超市的管理和“商品”背書,相當于給就業超市的誠信、崗位的質量和“交易”的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創造了良好的對接環境,有助于促成“交易”。此外,就業超市打造數字化“貨架”,既方便對就業崗位的分類、存儲、增減進行管理,也能為求職者營造熟悉的“購物”氛圍,提高“交易”成功率。
復興區的這家就業超市自2月24日開張以來,“收益”十分可觀。通過線下招聘和線上直播,已達成就業意向3000余人,直播帶崗線上互動人數突破30萬人次。據報道,該就業超市每個月將增加50余家企業、1000余個崗位信息,常態化對外發布。這一持續性的增量服務必將給就業超市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資源支撐,注入更多動力,也能給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更多機會。
與就業超市類似的就業平臺還有很多,比如零工市場、勞務超市,都是地方人社部門為促進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對接專門搭建的平臺。種種就業服務平臺是各地支持企業發展、保障群眾就業的生動實踐,體現了在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和質量方面的努力,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惠企工程。
當就業服務平臺與廣大求職者、用人單位的期盼相契合,“供貨商”和“顧客”就實現了雙贏。期待就業超市的“生意”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