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是您辦好的證件,請拿好。”在江蘇省東臺市五烈鎮為民服務中心殘聯窗口,工作人員王紅正熱情地為群眾服務。王紅是去年12月份上崗的公益性崗位人員。
今年49歲的王紅是東臺鎮丁新村村民,患有肢體殘疾。丈夫2005年在工地受傷導致殘疾,生活不能自理,一直待在家中。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去年9月,王紅在網上看到東臺市公益性崗位招聘的公告,通過考試、面試、培訓等程序,她走上五烈鎮殘聯的公益性崗位。去年以來,東臺市將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對“4050”人員,殘疾人員等就業困難人群托底保障力度。“4050”人員,即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本人就業愿望迫切,但因自身條件較差、技能單一等原因,難以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就業的勞動者。
招聘前期,東臺市人社部門制定工作方案,通過發函、建立工作群等方式,向全市各部門征集崗位。經東臺市人社部門認定,用人單位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開展公益性崗位聘任工作,實行公開招聘。結合就業困難人員申請,確定崗位擬聘用人員,并在政府網站公布。
截至目前,全市10家單位招聘的117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已正式上崗。這117人中,有護林員1人,保潔保安保綠崗位3人,一般公益性崗位25人,臨時公益性崗位92人。這些崗位,統一實行政府補貼,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發放。此外,東臺市人社局規范資金發放程序,對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發放設立專賬,層層監管,確保補貼資金發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