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全球航空運輸能否呈現新的氣象?從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新發布的全球航空運輸市場數據中或許可見端倪。
貨運方面,受供應鏈中斷、運力受限以及經濟下行的影響,2022年1月份,全球航空貨運需求增長放緩,按照貨運噸公里(CTKs)計算,與2021年1月份相比增長2.7%(國際需求增長3.2%),明顯低于2021年12月份增長率(9.3%,國際需求增長11.1%)。運力與2021年1月份相比增長11.4%(國際運力增長10.8%),但與新冠肺炎疫情前相比仍受限。
導致貨運需求放緩的原因是什么?國際航協概括了幾點:一是勞動力短缺致航班取消引起供應鏈中斷、嚴冬天氣惡劣、美國5G部署緩慢等。二是1月份全球新出口訂單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自2020年8月份以來首次跌破50,大多數參與調查的企業新出口訂單出現下降。三是1月份全球供應商交付時間采購經理指數(PMI)為37.8。雖然低于50的數值通常有利于航空貨運,但在目前的條件下,由于供應瓶頸,交貨時間會延長。
對此,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表示:“1月份航空貨運需求增長2.7%,低于預期,但今年貨運增長率趨于正常,預計將增長4.9%。展望未來,貨運市場將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制造業和經濟活動受到制裁相關的影響,加之油價上漲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運力將面臨更大壓力,運價或會上行。”
“空域的關閉,中斷了許多與俄羅斯相關市場的直連,因此,俄烏沖突將對航空貨運帶來負面影響,但總體而言,對全球市場的影響預計很低。”威利·沃爾什進一步說道。
從區域看,與2021年同期相比,1月份亞太航空公司航空貨運量增長4.9%,可用運力增長11.4%。北美航空公司貨運量下降1.2%,運力增長8.7%。歐洲航空公司貨運量增長7%,運力增長18.8%。中東航空公司貨運量下降4.6%,在所有地區中表現最為疲弱,運力增長6.2%。拉美航空公司貨運量增長11.9%,運力下降12.9%。非洲航空公司貨運量增長12.4%,在所有地區中表現最為強勁,運力增長13%。
客運市場方面,數據顯示,自2021年11月份受奧密克戎毒株影響旅行限制措施再度收緊后,對比12月份,2022年1月份國內和國際航空客運復蘇放緩。
威利·沃爾什表示,“盡管奧密克戎毒株拖累增速,1月份客運仍持續復蘇。加強邊境管控并沒有阻止變異毒株的蔓延。在人口免疫力強的地區,公共衛生系統并未崩潰。許多政府將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政策調整為流行病級別,包括取消對生活、經濟和旅行自由帶來嚴重影響的旅行限制”。
始于2月底的俄烏沖突同樣對航空客運市場產生了影響。數據顯示,2021年,烏克蘭市場占歐洲客運量的3.3%,占全球客運量的0.8%。俄羅斯國際市場占歐洲客運量(不包括俄羅斯國內市場)的5.7%,占全球客運量的1.3%。
威利·沃爾什表示,因沖突出現的制裁和空域關閉預計將對客運帶來負面影響,主要影響歐洲-亞洲航線,其次是亞洲-北美航線。2021年,亞洲-北美和亞洲-歐洲的客運量分別占全球國際客運量的3%和4.5%。
除此之外,燃油價格的突然飆升也給航空公司的成本造成壓力。“截至3月4日,航空燃油的交易價格超過140美元/桶。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后,行業正努力減少損失,成本大幅上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航空燃油價格保持在這么高的水平,時間一長,或將影響航空公司收益。”威利·沃爾什如是說。(本報記者 孟妮)
關鍵詞: 經濟下行需求增長放緩 全球航空運輸 難現開門紅 經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