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國際物流通道建設頻添新成果。記者從湖南省商務廳獲悉,繼第一批湖南雜交水稻稻種從株洲北鐵路發運至南沙港上船海運到尼日利亞后,裝載著袁氏種業第一批出口巴基斯坦的稻種的列車日前從株洲北站駛出,預計于3月27日抵達巴基斯坦卡拉奇港。這是我國首次通過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向巴基斯坦乃至南亞出口稻種。
鏈接亞非拉再添新成果
據介紹,該批貨物原本要從港口上船,采用江海聯運方式交付。為保證稻種品質,提高運輸時效,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運營平臺提供“株洲-廣州南沙港-巴基斯坦卡拉奇港”鐵海聯運服務,全程運輸時間預計減少12天左右。后續將有更多貨物通過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發往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地區和國家。
據了解,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是湖南省商務廳省政府口岸辦牽頭規劃推動的全省五大國際物流通道之一,其主集結中心設于株洲,聯動衡陽。作為打造中非國際物流通道體系的創新之舉,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是中西部乃至全國對非物流的重要通道。通道致力于建設往返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的鐵路貨運通道,實現班列運行;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往返全球的海運航線無縫銜接,通過平臺合作方分布非洲的自營物流網絡,將通道服務延伸至非洲大陸腹地各國,輻射拉美、亞太、中東等地區。
首發陸海聯運供港蔬菜
3月5日18時,經永州海關查驗放行,湖南首趟采用陸海聯運方式由產地直發香港的20.8噸蔬菜在永州江永縣裝車發運。該批蔬菜由陸路運至深圳大鏟灣碼頭,再經海運發往香港,現已抵達香港市場銷售。
江永縣廣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條新運輸線路開辟后,每周可向香港增加供應新鮮蔬菜約100噸。相比之前的陸路轉口運輸模式,陸海聯運更為便捷,運輸成本降低40%左右。
為保障湖南蔬菜順暢供港,長沙海關積極與深圳海關協調,聯合開通“陸路+海運”運輸方式。長沙海關介紹,這種運輸方式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香港市場的無縫銜接、新鮮直達,有助于湖南蔬菜等生鮮產品擴大供港。
近年來,湖南積極謀劃打造國際物流通道和貨運集結中心。一是打造長沙聯動張家界、常德機場區域性國際航空貨運集結中心,穩定對歐、美、澳等洲際航線,拓展對非國際客貨運航線,構建客貨一體國際航空貨運網絡。二是打造中歐班列(長沙)集結中心,聯動全省,暢通中歐班列貨運渠道,提高長沙站點服務全省的能力。三是打造岳陽城陵磯江海聯運集結中心,提升香港直航和日、韓、澳等接力航線運營水平,拓展非洲港口接力航線。四是打造株洲湘粵非鐵海聯運集結中心,以鐵路網串聯全省主要站點城市,直通廣州南沙或深圳蛇口港,建設對非貿易集散網絡,暢通向南下海發展國際通道。五是打造懷化東盟貨運集結中心,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懷化-廣西北部灣鐵海聯運提質上量,開通湖南至東盟跨境班列、跨境卡車,暢通向西南下海發展國際通道。(本報記者 伍鵬程 通訊員 向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