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高質量完成2021年部署的46項改革任務,出臺22個重要改革文件,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設等國家戰略先后落地,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等引領性改革文件發布實施,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等首創性立法成功推出;國家發改委發文推廣深圳47條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
2月12日召開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聽取了有關改革工作匯報,并研究審議了《深圳市2021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總結》(以下簡稱《工作總結》)。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2021年深圳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亮點紛呈,在建黨100周年之際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根據《工作總結》,去年深圳聚焦綜合改革試點40條首批授權事項,按照“除涉及立法、法律法規調整適用及國家重大事權,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清單事項都要在2021年年底前全部落地”的總要求,系統總結首批清單落地見效情況。
為全面推進改革,深圳構建以央地協同為核心的改革聯動機制、充分激發改革動力的攻堅推進機制、在法治軌道推進改革的立法銜接機制,以全市“一號改革工程”推動綜合改革試點,實行臺賬式管理、項目式實施、節點式推進。通過實施“百名干部破百題”專項行動,設立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突出貢獻獎,探索建立改革容錯糾錯機制,牢固樹立“允許改革有失誤,但決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
過去一年,一批重要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順利下放。深圳積極推動中央和國家相關部門、廣東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賦予更多自主權,國家發展改革委高位支持深圳放寬六大領域市場準入,出臺24條具體措施,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權、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審發權、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設立和撤銷權、占用林地省級審核權等權限陸續下放到位。
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實行地上地表地下分別設立使用權制度,試行地下空間分層設權;深圳證券交易所恢復主板發行功能,主板與中小板合并正式實施,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順利上市;率先實行非競爭性、競爭性雙軌制科研投入機制,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率先赴香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
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積極實施。率先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落戶首批基礎設施REITs項目,率先推進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率先實施生態保護“三線一單”管控體系,率先制定國家氣候投融資項目評價標準,引進境外資金投資國內氣候項目。
一批重要的實踐創新成果和制度創新成果不斷形成。制定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實施全國首部個人破產法規,裁定我國境內第一宗個人破產案件生效,破產改革獲評首屆“人民法院改革創新獎”。率先制定綠色金融綜合性法規,率先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制度體系。
高質量完成年度部署46項改革任務
根據《工作總結》,去年全市著眼于率先打造超大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圳樣本”,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任務部署,推進市委深改委2021年部署的46項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為深圳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過去一年,深圳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科技供給側創新、行政體制改革、深化區域合作等多個經濟領域改革不斷深化落實、提質增效;開展立法協商機制創新、建設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深化環境資源案件專業化審判機制改革等法治改革事項,法治建設水平大幅提升;深入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新機制、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改革、開展報業廣電兩大集團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等,積極創建城市文明典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瞄準市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構建拔尖新人才培養新機制、創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試驗區、打造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級示范城市等,形成一批新的制度成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出臺我國首部生態環境保護全鏈條立法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聚焦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四大板塊落實改革任務;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集中力量完成具有牽引性、關鍵性的黨建改革任務,基層黨建品牌進一步擦亮,干部隊伍建設全面加強,先行示范區廉政建設深入推進,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各區圍繞市委深改委工作部署,在穩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和全面深化改革年度要點任務的同時,一大批富有基層首創精神的改革精品項目脫穎而出。其中,福田區作為全市唯一上榜區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也是全市唯一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單位。羅湖區榮獲“2021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縣市”第一名,“反向辦”數據治理服務改革獲全國第三屆黨建創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十佳案例”銅獎。鹽田區高質量完成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加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高標準實施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綜合配套試點。南山區“雙創”工作再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寶安區獲評國家工信部全國唯一五星級工業互聯網領域產業示范基地,企業合規全域建設改革領跑全國。龍崗區構筑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龍崗模式”。龍華區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養老特色基地”的城區,九龍山數字城體制機制改革成效顯著。坪山區建立“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生訴求響應機制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推廣。光明區持續推進完善大科學計劃機制改革示范點。大鵬新區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大會上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新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建設機制。深汕特別合作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按四級分類精準布局墾造水田工作,并立足自身優勢探索新型住房保障體系。
去年改革工作實現多項歷史性突破
根據《工作總結》,過去一年,深圳的改革工作取得了多項歷史性突破,包括中央出臺支持深圳改革文件、深圳改革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以及深圳改革案例參加國家級案例評選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建設40年已復制推廣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提煉47條“深圳經驗”向全國推廣復制。
深圳選送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案例和羅湖區數字人民幣試點改革案例入選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其中,“‘一號改革工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在1500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榮膺“中國改革2021年度特別案例名單”唯一市級特別案例,“數字人民幣改革試點”入選“中國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單”。(記者 林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