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著力穩增長、寬信用的政策環境下,1月信貸實現“開門紅”。中國人民銀行2月10日發布金融數據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98萬億元,創單月統計新高。在此影響下,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6.17萬億元,超市場預期,反映廣義流動性的M2也迎來反彈,同比增長9.8%。
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同比多增394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843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42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78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417億元。
對于年初新增信貸放量,某銀行金融研究人士表示,1月向來是銀行每年放貸的高峰,今年1月尤其明顯,而且企業部門的貢獻占比更高。政策引導信貸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穩定的影響下,疊加年初信貸投放“開門紅”,企業新增信貸規模超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長8100多億元。而受到開年房地產市場成交延續低溫運行,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需求仍不活躍,同比減少2024億元。
社融方面,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2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同比多增3806億元。
反映廣義流動性的M2增速也迎來反彈。1月末,M2余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0.4個百分點。M1則同比下降1.9%,剔除春節錯時因素影響,M1同比增長約2%。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當月凈投放現金1.54萬億元。
所謂“春節錯時因素”,央行解釋稱,春節前由于企業集中發放薪酬、福利,單位活期存款會向個人存款轉移,導致M1減少較多。2022年春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為1月30日,而2021年為2月10日。(記者 林曉麗 實習生 曾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