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策舉措二十條的通知》,采取改革的辦法破解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全面推動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整體躍遷。
《通知》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實際困難和發展訴求
截至2021年年底,浙江在冊市場主體總量達到860多萬戶,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全部市場主體近96%,是全省經濟發展的基本盤。
但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傳導到微觀層面,市場主體發展已由“多進少出、快進慢出”的“快速發展期”向“多進多出、快進快出”的“盤整轉型期”過渡,面臨成本壓力加大、發展動力不足等多重困難。
20條政策舉措著力優準入、促創新、增動能、拓渠道、減負擔、護秩序,為市場主體發展送上“及時雨”“定心丸”“新動能”。
優化市場主體全周期管理服務
極簡審批許可
深化“證照分離”改革2.0版,著力推進照后減證并證;實行低風險食品生產許可告知承諾制,探索將實施范圍擴大到僅從事簡單加工制作、自制飲品等制作工藝簡單的餐飲單位,探索“互聯網+核查”方式;實施準入準營“一件事”改革,分批推動27個企業辦事高頻行業證照集成辦理,實現更多市場主體“準入即準營”。
便利開辦登記
實施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推進“自主申報+信用承諾+智能確認”登記模式,增設標準地址自動核驗功能和遷移“一件事”功能。升級企業開辦“一日辦結”改革,推動公章刻制財政買單政策全覆蓋。鼓勵市場主體電子亮照。
暢通出清渠道
試行歇業備案制度,允許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在一定時期內歇業。迭代升級注銷“一網服務”功能。深化吊銷未注銷企業強制注銷改革試點,加快無效低效市場主體退出,為新設主體騰出發展空間。
推行“多報合一”
進一步拓展市場主體年報“多報合一”領域,最大程度減少企業多頭、重復填報。支持杭州、寧波深化“多報合一”改革試點,率先將稅務部門要求企業報送的信息統一通過公示系統填報,并逐步向其他政府部門拓展。
創新融資供給
與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共同打造小微主體信用融資服務平臺,探索無感授信、信用秒貸等模式。推進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和“承諾制”國家試點,探索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數據知識產權等新型領域質押融資工作,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創新。
減輕經營負擔
建立完善涉企違規收費線索發現處置機制,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嚴控大宗原料價格非市場因素異常上漲,嚴厲打擊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各類價格違法行為。對餐飲住宿業的檢驗檢測經營服務項目實行減半收費。
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
發揮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建立個體工商戶培育庫,探索構建面向個體工商戶的政策宣傳、信息咨詢、用工、融資等綜合服務體系,加大“個轉企”力度。
深化質量技術全要素精準賦能
提升產業質量水平
深化質量提升行動,滾動實施百個特色產業質量提升項目。實施“千企創牌”計劃,建立質量品牌企業培育庫,培育一批質量獎企業和“品字標”企業。推廣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深入開展產業對標達標行動,探索在企業建立標準總師制度,支持企業研制國際、國家標準。
強化質量基礎支撐
優化國家質檢中心、產業計量中心、標準創新基地等公共平臺布局,打造線上線下貫通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優化“互聯網+檢驗檢測”模式,推動“浙里檢”平臺提質擴面,實現檢驗檢測“一網通辦”。
優化專家入企幫扶
探索推行“質量管家”“質量特派員”制度,開設線上線下“質量門診”。推進“優化計量、提質增效”、“百名博士進廠入企”常態化幫扶機制。優化實驗室開放機制,以非營利方式向企業提供檢測裝備、技術標準、科研成果。
提升市場循環質量
實施“千億引領百億示范”商品市場培育工程,創新省外市場采購浙貨對接機制。搭建“山區—市場—終端”扁平化銷售平臺,推動建立“商品市場+合作社+農戶”的共同富裕市場銷售模式。實施“放心消費”提質拓面行動。
促進知識產權全方位創新創造
培育知識產權強企
培育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優勢企業,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清零計劃,打造一批“鏈主”型領軍企業。推進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工程,完善知識產權托管、侵權預警、維權援助公共服務機制。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探索應納稅所得額100萬以下企業專利費用減免自動備案改革。
提升產業專利密度
實施專利優先審查快速預審倍增計劃,拓寬“三大科創高地”知識產權授權通道,專利快速預審周期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繪制一批標志性產業鏈“專利圖譜”,培育一批知識產權高價值培育平臺和高價值專利組合。發布山區26縣專利優先審查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目錄,建立山區26縣知識產權培優機制。
探索知識產權集中采購制度
推動設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專項資金,用于購買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關鍵亟需專利向市場主體免費開放使用。建設專利開放服務平臺,激勵高校院所實施專利開放許可,探索“沉睡專利”專利篩選評價、精準分析匹配、適用專利數據推送等工作。支持重點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建設公共專利池并向中小微企業推廣。
完善數據知識產權制度
建立分級分類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基礎性制度和標準規范,率先建立數據知識產權確權、用權、維權全鏈條保護機制,建立健全數據知識產權線上交易機制。持續迭代升級省數據知識產權公共存證平臺。創新數據融合開放共享機制,推動產業聯盟數據知識產權向中小微企業開源開放。
構建最嚴保護機制
建立專利行政裁決“簡案快辦”制度,將知識產權嚴重違法行為納入市場監管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加快國家級知識產權快保護平臺布局,力爭三年內達到15家。設立知識產權保護維權互助基金,構建海外糾紛應對指導快速響應和風險預警機制。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和專利非正常申請行為。
強化市場秩序全過程公正監管
推進競爭政策先行先試
健全公平競爭規則體系,科學設置“紅綠燈”。全面開展產業政策公平競爭審查,試點建立涉企優惠政策目錄清單制,探索實施公平競爭后評估制度。開展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專項行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享受政策支持。
深化平臺經濟監管創新
實施平臺企業主體責任清單制度,加強平臺企業和平臺內經營者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加強網絡交易違法風險監測預警。推動業態模式持續創新,推進網絡直播新業態治理,制定直播電商行業規范標準。強化平臺經濟統計分析制度。
完善新型信用監管機制
推進信用監管“一件事”集成改革。出臺市場監管領域適用信用承諾事項清單,對低風險主體依法降低監管比例和頻次。依法實施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和行政處罰公示信息的信用修復工作,引導企業主動糾正失信行為、重塑良好信用。
建立柔性監管容錯制度
對信用風險低和信用風險一般的企業,給予一定時間的“觀察期”,探索推行觸發式監管,在嚴守安全底線前提下,給予企業充足的發展空間;對信用風險高的企業,有針對性地采取嚴格監管措施。依法實施“首違不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