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唯一!南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喜提“國字號”
4月6日,南方+記者從南海區農業農村局獲悉,近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2022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公示公告》,其中,南海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一直以來,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主要依托工業化,農業對于GDP貢獻非常有限。但以強大工業生產能力聞名天下的南海,其實是一個農業發達地區。
作為全國著名的淡水魚苗之鄉,佛山市南海區是桑基魚塘生產模式的發源地,擁有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桑園圍。南海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淡水魚為主導產業,主導品種包括加州鱸、生魚、鱖魚等優質淡水魚,園區創建范圍包括九江鎮、西樵鎮和丹灶鎮。
未來,園區將加快建設成為全國優質淡水魚集散流通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精品淡水魚預制菜樣板區、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樣板區。
擁有全國最大淡水魚養殖區
今年3月份,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的《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做好2022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新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推動鄉村產業形態更高級、布局更優化、結構更合理,并將其打造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有力抓手。
《通知》指出,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主導產業選擇要進一步突出“抓主抓重”,重點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規劃布局,聚焦重點品種,適當兼顧其他特色農產品,統籌做好項目謀劃設計。
廣東是全國水產養殖第一大省,近兩年水產品總產量均名列全國第一,其中淡水養殖產量全國排名第二。而南海區是廣東省水產養殖的優勢區和集聚區,是全國著名的淡水魚苗之鄉。
南海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淡水魚為主導產業,主導品種包括加州鱸、生魚、鱖魚等優質淡水魚。園區以九江、西樵和丹灶鎮為創建范圍,地形平坦,水網密度高、水資源優質豐富。2021年園區淡水魚養殖面積10.67萬畝,產量16.62萬噸,綜合產值達84.5億元,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區。
南海區以淡水魚為主導產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順應農業發展新趨勢、培育發展農村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五大方面發力建設
為把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抓手,南海區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區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五年工作方案(2020-2024)》,明確到2024年,對全區50畝以上連片養殖池塘3萬畝進行標準化改造,初步構建了產業園政策協同支持體系。與此同時,還建立了科技與人才、農業金融服務、土地政策和財政投入支持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
南海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加快將園區建設成為全國優質淡水魚集散流通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精品淡水魚預制菜樣板區、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樣板區,接下來,南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將重點在五方面發力。
一是創建鄉村產業興旺樣板。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紅利,推動魚塘連片集約發展,加快推進全域池塘改造及尾水治理、美麗漁場及設施化養殖基地等項目,打造全國優質淡水魚轉型升級引領區。
二是建設智慧淡水養殖技術與裝備集成區。重點建設南海區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水產研究中心,促進園內基地轉型為現代化、工廠化、數字化淡水魚產業高地。
三是建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通過打造國家級的粵港澳大灣區預制菜產業園等重點項目,豐富拓展優質淡水魚精深加工及產銷銜接渠道。依托桑園圍水脈,發揚舞獅龍舟文化,再現桑基魚塘美景,結合預制菜產業打造以淡水魚為主的觀光消費體驗場景,將桑園圍片區打造成國家級文化公園、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四是建設主體活躍的雙創孵化區。通過開展主體體系培育工程,建設國家級優質淡水魚產業融合發展雙創孵化器,打造國家級淡水魚創業創新孵化的發展核心。
五是建設全國淡水養殖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強化品牌及農產品安全溯源體系建設,打造知名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建立產業聯盟,形成輻射國內外的品牌體系和追溯體系。
【南方日報記者】李源
【通訊員】南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