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河南新鄉4月2日電 題:僑青打造“鄉愁”口罩熱海外
作者 闞力 李超慶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旅居海外多年產生的鄉愁情愫,促使ITCH中國意大利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陳晨近日完成了“兩岸鄉愁”創意口罩的設計工作。
2014年從意大利美術名校畢業之后,“85后”陳晨留在當地從事文化展覽、學術交流工作,2016年獲得意大利“歐盟永久居留”許可。2018年,陳晨在意大利發起成立ITCH中國意大利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架起中國和意大利民間文化交流的橋梁。
陳晨的家鄉河南省長垣市是中國知名“衛材之鄉”,其家人經營衛材生意近30年。兩年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意大利的文化交流項目被擱置,陳晨和妻子返鄉做起了“鄉愁版”口罩。
其中,“兩岸鄉愁”創意口罩設計理念源于臺灣“彩虹村”。記者看到,這款口罩上集納了兩岸一家親、眷村文化及鄉愁元素,一個被涂鴉的村莊印在口罩上,格外顯眼。
陳晨說,口罩上的村莊是一個臺灣眷村,為眷村涂鴉的是一位老人,年輕時從大陸去了臺灣。多年前,思念故土的老人就將兒時故鄉的記憶涂滿整個村莊,后來這里被稱為“彩虹村”。
藝術和鄉愁是陳晨和這位老人的共鳴。陳晨說,“老人的作品就能把鄉愁詮釋得最為真切,不需要過多藝術加工。”
除了“兩岸鄉愁”創意口罩,陳晨還把“老家河南”、“非遺女書”、“君子文化”,以及古老文字、城市人文、豫劇人物等傳統文化元素與西方藝術交織,投射在一枚小小的口罩上,潤物細無聲地“白描”著文化和鄉愁。
不久前,陳晨將“老家河南”系列口罩捐贈到烏拉圭、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好評如潮。這批口罩的設計融合了“宅茲中國”和“甲骨文”的文字圖形。
“這一創意來自國寶級青銅器何尊上的銘文——‘宅茲中國’。”陳晨解釋稱,這一設計元素意在展示中國的源起。
談及為何創作“鄉愁版”口罩,陳晨介紹,后疫情時代口罩既是防護工具,又是一個很好的傳播媒介。“如果海外華僑華人都戴上這個‘文化名片’進行社交,將能獲取更多的文化認同。”
目前,陳晨在文化創意口罩上已投入數十萬元人民幣。陳晨稱,今后還將研發中醫藥文化口罩,讓中醫藥文化通過口罩這一載體深入海外民眾生活。(完)
關鍵詞: 兩岸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