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4月2日電(范宇斌 林智泉 舒旭影)清明時節寄相思,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今年不少僑胞、臺胞無法返鄉尋根祭祖,與家人團圓,他們紛紛選擇“云祭掃”“代祭掃”“居家祭奠”等方式寄托哀思。
來自僑鄉浙江溫州樂清的僑胞葉江楓在意大利維羅納經營服裝生意已近40年。“父親去年去世,今年沒能回去,心里很遺憾。”葉江楓在連線采訪時說,全球疫情還在蔓延,為不給祖國和家鄉增添麻煩,他決定留在意大利。
“這樣既免去舟車勞頓,也避免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對于葉江楓的決定,其在樂清的家人也很理解。同樣,遠在比利時的姐姐葉長青也響應弟弟葉江楓的提議,以“云祭掃”寄托哀思。
遠隔萬里重洋,如何祭拜先人?葉江楓通過樂清市僑聯得知家鄉推出了“云祭掃”服務。“我準備在網絡祭祀平臺建立一個網上祭祀館。”葉江楓說,家鄉政府舉辦的網上紀念先輩活動非常及時。
浙江青田僑眷將祭掃過程拍照發給僑胞 吳凱 攝來自溫州樂清的僑胞、美國浙江溫州工商總會會長林家驥在美國生活多年,清明祭祖是其每年重要的家庭活動。“以往清明節我都會專程回鄉祭拜先人。”
“無法親自到場,心里總是空落落的。”疫情讓林家驥不得不停下了返鄉的腳步。在他看來,清明祭掃是他寄托對故去親人思念、對故鄉懷戀的一種方式。今年他早早地委托老家的親人按照家鄉習俗前往先祖墓前代為祭掃。“我侄子替我清掃墓道、擦拭墓碑、送上鮮花,還特意拍了一張照片發給我。”
“透過照片,種種過往仿佛就在眼前。”林家驥利用網絡和逝去的父母說了幾句心里話,“雖然祭奠父母的方式變了,但我對父母、對家鄉的情感不會變。”
清明節當天,林家驥準備和家人一起通過網絡祭祀平臺為逝去的親人寫留言、云獻花、云祈福,抒發思念,也彌補無法回家祭掃的遺憾。
浙江麗水青田是著名僑鄉,有33萬華僑華人遍及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云祭掃”“代祭掃”也成了僑鄉青田的別樣清明祭掃方式。
清明將至,青田縣仁莊鎮仁莊村僑眷陳石超為已故妻子、奶奶掃墓。陳石超的2個子女都在西班牙,其他親戚都在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他受家人委托,作為家族代表獨自上山祭掃,并將掃墓情況拍照發到家族群,讓遠在海外的親人能遙寄哀思。
為滿足疫情下民眾的祭掃需求,從2020年起青田縣實行預約祭掃。今年清明節期間,青田縣民政局將采取預約、錯峰、限流等祭掃措施,確保祭掃活動不扎堆、不聚集,并推出了“云祭祀”服務,民眾可以在網上公祭英烈、祭祀先祖。
清明云上祭,兩岸一家親。在臺胞之鄉——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雞山鄉,從2020年起玉環市臺屬臺胞聯誼會雞山分會推出了“云祭掃”“代祭掃”服務,通過視頻和照片幫助不能返鄉的臺胞緬懷先祖、寄托哀思。
連日來,工作人員通過預約來到當地公墓,在墓前,默哀、獻花、修剪草木、擦拭墓碑……志愿者們通過照片、視頻形式予以記錄,第一時間發給身處臺灣的臺胞,傳遞親情鄉情。
“我沒法到先輩墓前祭掃,真的非常遺憾,但是我的思念之情沒有改變,很感謝志愿者們幫忙,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臺胞賈先生收到照片感激道。
遠在臺灣的臺胞陳先生說:“這幾年多虧了有家鄉親朋幫我這幾個兄弟祭祖掃墓,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能回來看看家鄉的新面貌。”
為減少聚集,長三角各地民政部門日前聯合發出清明祭掃倡議書,倡導安全祭掃不返鄉,優先選擇家庭追思等非現場方式緬懷逝者、寄托哀思。(完)
關鍵詞: 網絡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