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疫情“倒春寒”下 福建穩經濟
中新網福州4月1日電 (記者 龍敏)4月1日,福州新區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涉及產業、社會民生、基礎配套等領域,總投資182億元(人民幣,下同)。福州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項目的開工,將為新區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推動新區成為帶動福州都市圈和閩東北協同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面對本土疫情“倒春寒”,中國民營經濟大省——福建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
福建省委書記尹力31日晚間在疫情防控視頻會指出,要抓緊謀劃推進二季度經濟發展各項工作,有效應對疫情沖擊,暢通產業鏈,穩住基本盤。省市要共同研究儲備政策工具箱、分批打出政策組合拳,突出政策措施的預見性、精準性、整體性,大力幫助企業減負紓困,切實提振企業信心,有力穩定市場預期。
自3月13日以來,福建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139例;目前住院944例,無死亡病例;現有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尚在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850例。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文洋介紹,由于本土疫情的沖擊和影響,福建很多企業也確實面臨不少困難,尤其是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的中小微企遇到了成本、融資、運輸等不少難題。
福建省各級各部門結合實際,持續打出政策“組合拳”,幫扶企業渡過“疫”關。張文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積極研究出臺精準幫扶措施,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留住青山、保住未來。
今天,泉州市從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穩定企業用工、強化金融信貸支持等方面出臺33條措施全力抗疫助企保民生促發展。
三明市3月底也從普惠性紓困政策、推動農業擴種增產等七個部分出臺33條措施,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在此前設立五期紓困貸款共500億元的基礎上,福建省財政廳于3月24日新增設立第六期100億元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產增效專項貸款。
同時,福建將發揮好營商環境推進小組作用,強化政策落地實施,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推進高頻事項“全省通辦”“跨省通辦”。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3月30日表決通過《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梳理營商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通過立法明確解決途徑。
最近幾天,福建各地企業逐步復工復產。眼下,福建正由南至北進入早稻插秧季節。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福建抗“疫”、春耕兩不誤,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3月25日,全省溶田105.2萬畝,占早稻計劃溶田面積的72.31%;早稻播種育秧175.3萬公斤,約占總播種量的66.98%;春種大豆9.63萬畝、玉米12.5萬畝;全省已檢修農機具27.55萬臺套,機耕面積185.85萬畝,有力保障春耕生產需要。
在位于閩侯縣的福州長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輪番運作,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核酸采樣管。在連江縣可門港區申遠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樁機轟鳴聲不絕于耳,數萬米管道與各類精密設備構造出巨型“工業城堡”,發展的“速度與激情”在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持續上演。
泉州是中國制造業強市,也是本輪疫情的重災區。在遵守防疫政策、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該市分類制定差異化服務企業方案,綜合采取穩用工、保生產等措施,多措并舉幫助企業穩工穩產。泉州嘉利兒童用品有限公司自3月中旬以來實行封閉式管理,目前200多名員工堅守生產一線,大概能完成60%的生產產能。361度企業文化專員顏雄達介紹,3月18日就下發通知讓員工提前做好住廠準備,目前包括員工家屬在內,共有4370人住廠。
連日來,深夜的泉州晉江國際陸地港港區依舊燈火通明,物流裝載機械全力作業,持續為泉州晉江抗疫一線、相關企業提供防疫物資的運力支持。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李子興說,陸地港在持續為防疫物資提供物流保障外,迅速啟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原材料運輸和成品出口服務,幫助制造業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出口。(完)
關鍵詞: 速度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