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 題:美國橙縣華人聯合會會長周晏羽:穿花納錦“繡”出中國美
作者 金旭
從春晚舞臺上獲得靈感,美國華人周晏羽正低眉捻線,熟練的針法在繡布上穿梭游走,徐徐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只此青綠”。這件蜀繡新作里,只見層巒疊嶂,翠綠蔥蘢,綠意與生機撲面而來。
從蜀繡傳人到成為美國橙縣華人聯合會會長,周晏羽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對蜀繡的熱愛和傳承中。
周晏羽介紹,蜀繡擁有122余種針法,且針法細膩,色彩過渡柔和,被視為“蜀中之寶”。“曾是古代宮廷御用的繡品,如今正以多姿多彩的面貌融入當代生活,裝飾用品和衣帽服飾中都不乏蜀繡的身影。”
5歲接觸蜀繡,周晏羽笑著說初衷是家人希望她能夠從中學會心無旁騖地做好一件事。“從學習簡單的針法,到繡小動物,再到為自己的衣服增添一些與眾不同的創作元素,刺繡漸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根繡針百轉千回,花鳥蟲魚栩栩如生,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周晏羽把刺繡中流淌的時光比喻為一場與內心的對話,“所有的千言萬語和情緒透過指尖,再滲入一縷縷絲線,慢慢將腦海中對大自然的無限遐想和期待還原、展現,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過程。”
2014年,周晏羽陪著兒子前往美國讀書,也正是這次偶然的機會,蜀繡把她和美國友人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為了答謝美國老師幫助孩子補習功課,適應學習環境,我為她們繡了帶有朵朵繁花的圍巾和靠墊。”她說,“在中國,老師被比作辛勤的園丁,這是我想向她們傳遞的中式禮儀,禮輕情意重。”
在校園義工日,周晏羽為同學們精心準備了一堂獨具濃郁中國風的刺繡課。從蜀繡的悠久歷史,到刺繡體驗,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學得有模有樣。“對華裔和當地青少年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體驗,能夠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蜀繡之美,中華之韻。”
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刺繡作品在周晏羽的手下誕生,她成了鄰居們眼中名副其實的“手工達人”,通過蜀繡認識她的人也越來越多。“一針一線足以串起觀者對藝術的共鳴,成為打開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一扇窗。”周晏羽堅信,文化交流的本質,是心靈和情感的交流。
“傳統蜀繡中,龍鳳紋樣寓意富貴吉祥,但西方文化中對龍的解讀卻截然相反。”周晏羽說,面對文化差異,真誠、耐心地向當地民眾講解繡品背后所蘊含的人文情懷,一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蘊,是關鍵所在。
鴛鴦象征幸福美滿、喜鵲代表喜上眉梢、錦鯉寓意連年有余……在周晏羽的講述下,平湖秋月的江南美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等中國元素圈粉無數,讓外國友人心中更添幾分對中國的向往,由她手工刺繡的旗袍、圍巾、繡畫更是收到了數不盡的贊美和認可。
在生意往來之外,周晏羽積極投身慈善事業,每月都會舉辦繡品義賣活動,在傳播蜀繡文化的同時,還能將所得收入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達則兼濟天下’,每個華僑華人都是中華文化和傳統優秀品德的講述者、傳承者和傳播者。”她說。(完)
關鍵詞: 當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