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首個楊梅智能補光試驗項目在青田實施
共享聯盟青田站 夏靈敏
夜色漸濃,青田縣三溪口街道白浦村青田縣東青楊梅專業合作社的大棚楊梅基地里卻“燈火透明”。一棵棵楊梅樹上,分別安裝了三四盞LED智能燈。
青田縣東青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季東青從事大棚楊梅種植有很多年了。近年來,隨著大棚種植技術的成熟,讓季東青也是嘗到現代化科技種植的甜頭。此次,季東青已經在6棵楊梅樹上安裝了智能補光設備。
青田縣東青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季東青說,依據相關的技術要求,我們這個智能補光燈每天早上5點至晚上7點之間都在開啟狀態,而該套設備根據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弱等,自動進行補光,比如在陰雨天氣的話,這個燈光就處在亮的狀態。
這套設備是由麗水市農業農村局、青田縣農業農村局、麗水學院、四維生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聯合組成的楊梅智能補光試驗團隊完成的。截至目前,青田縣已在平風寨春華家庭農場、東青楊梅專業合作楊梅設立栽培的補光試驗點,并正式進入試驗階段。
據悉,這是全市首個楊梅智能補光試驗項目,項目旨在通過不同補光模式、不同負載量等技術的應用,彌補楊梅樹體內部枝條空落的缺點,誘導隱芽萌發,枝條抽枝,增加單株楊梅負載量(試驗方案預期30%),同時增強楊梅果品質量,使色澤更加均勻,果實顆粒更加飽滿,實現楊梅提早成熟、果品質提升、產量增加的目的。
楊梅是青田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2021年,全縣楊梅栽培面積11.2萬畝,年產量5.02萬噸,年產值4.25億元。另外,2021年青田縣楊梅采摘觀光游客約5萬人次,給“三產”帶來超千萬元以上的經濟效益。而楊梅智能補光試驗項目的順利實施,標志著青田縣向數字化農業發展方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楊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