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首年收案6275件 新類型金融糾紛集中
記者 張莫 實習生 王夢真 北京報道
北京金融法院3月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該院成立一周年工作情況。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長李艷紅介紹,建院一周年來,北京金融法院收案6275件,其中行政案件411件、民事案件4476件、執行案件986件、其他案件402件,累計標的額2193億元。北京金融法院堅持專業立院,充分發揮金融案件集中管轄優勢,全面提升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審結、執結案件3881件。
“以建設國際一流金融法院為目標,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各項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起步。”李艷紅說。
據悉,在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涉訴金融管理部門分布廣泛,已全部覆蓋“一行兩會一局”,并基本包涵全部金融行政案件類型。民商事案件中,獨立保函欺詐、境外證券客戶交易結算等新類型金融糾紛比較集中,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占比較高,其中不乏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首例”案件。
如藍石資產與興業銀行等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系《證券法》修訂以來,全國首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眾投資者訴樂視網、賈躍亭等22名被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系北京法院受理的首例證券糾紛普通代表人訴訟案件。
李艷紅介紹,北京金融法院將提高辦案質量、打造精品案件作為審判執行工作的重要導向,相繼出臺規則創設類案件管理、典型案例發布等系列制度規范,以審判樹規則,以規則促治理,為破解司法實務難題提供典型示范。同時,高水平搭建金融審判智庫平臺,建立專家陪審員、專家咨詢制度,充分發揮金融專家在新類型、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審判中的作用。明晰了法律適用觀點,為國內同類案件辦理提供參考借鑒。
根據介紹,北京金融法院對照北京市委、上級法院關于金融審判體制機制創新的部署要求,梳理確定首批26項具體任務并全部落實到位,基本建立了符合金融審判規律的審判體系。例如,創新代表人訴訟實施機制、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使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到實處,強化證券違法民事賠償的功能作用,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優化行政非訴執行案件辦理程序,減少流程環節,壓縮辦案時限,保障金融監管部門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及時進入執行程序,增強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法律威懾。
在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方面,北京金融法院積極回應金融改革創新的司法需求,制定《關于為北京“兩區”建設中金融領域改革創新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舉措》,依法支持“兩區”建設任務中102項金融領域政策落實到位。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后第一時間對相關案件進行分析預判,出臺《關于為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意見》,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在扎實做好審判執行工作的基礎上,北京金融法院也在探索打造國家級金融法治協同平臺,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金融司法大數據研究(北京)中心正式落戶北京金融法院。此外,為了讓金融司法更加便民利民,北京金融法院建設了“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紛機制;開辦“午間、夜間法庭”,滿足特定人群的個性化訴訟需求;研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在線平臺”,讓廣大中小投資者可以在線進行信息查詢和權利登記;全面推進全流程無紙化辦公辦案,網上立案率85.7%,電子送達率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