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華僑大學港澳臺僑學生:不分你我 同“撐”一個家
中新網泉州3月24日電 (孫虹 侯斌)上萬人核酸,百余人保障;十小時堅守,一站到底……短短幾天,華僑大學“00后”臺灣學生李佩璇,一口氣“解鎖”了好幾個特別的“成就”。
3月13日,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發現9例核酸陽性人員的消息,像一顆突然丟進湖中的石子,打破了華僑大學校園的平靜,也開啟了一場持續多日的戰“疫”。
當天下午,華僑大學緊急部署,“封閉校園”“全員核酸”火速提上議程。一支由100余名學生組成的“僑僑志愿服務”青年突擊隊隨即成立,其中包括李佩璇在內的35名港澳臺僑學生。
志愿工作結束后,兩名學生志愿者合影留念。 華僑大學供圖“看到志愿者招募令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加入。作為一名華大學子,我有責任、有義務挺身而出。”2021級澳門學生李澳啟說,從那天起,志愿者們的身影便活躍在核酸檢測現場,以及食堂、郵局、學生社區等各個角落。
尤其是第一輪全校核酸檢測的那個夜晚,令眾多學生印象最深。從3月13日傍晚到14日凌晨,全校13500多名師生的核酸檢測井然有序、高效完成。
李佩璇說,她是帶著第一次近距離感受疫情的一點點緊張,和一種難以言說的使命感,走上志愿崗位的。第一晚,她不眠不休,“只有一個念頭,盡快完成自己的任務!”
事實上,由于疫情發生得突然,從核酸檢測的場地臨時搭建,到人員統籌、通道設置、順序安排等,各項工作一時間千頭萬緒。由于當時線上登記小程序還未啟用,志愿者們只能摸黑結合身份證,輔助信息錄入。到后半夜,燈光亮度不足加上連續作業,不少志愿者困得直“點頭”。
李佩璇回憶道,那時負責人“趕”著大家輪流休息,得到卻是一句句“沒關系,還能再干一會兒。”到了半夜,防護服里悶著的汗被風一吹,又潮又冷。長時間站立引導的志愿者開始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為了不影響進度,大家只能輪流靠著欄桿小憩。
2020級香港學生林芷嘉是出口處的負責人,也是華僑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的骨干。作為志愿服務“老手”,她對相關流程最熟悉,正因為如此,她常常一站就是十多個小時。
而負責場外引導的“00后”澳門學生李輝煜,效仿網上流行的防疫口號,舉著擴音喇叭,喊了一晚“不要貼貼”,用幽默感緩解了疫情之下緊張疲憊的氛圍。
和同學們一樣,李輝煜把志愿者的經歷視為青春的勛章。“我會一直記得,我們不分年級、不分專業、不分地區,為了同一個目標團結一心。在疫情面前,大家不分你我,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