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社團那些事兒
留學時,除了上課學習,中國留學生們往往還會參加學校各類社團組織。在社團活動中,不僅可以收獲知識、鍛煉能力,還能結識到興趣相投的朋友,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近日,記者采訪了幾位來自不同學校的留學生,聽他們講述自己參加學校社團活動的故事。
多樣社團,豐富校園生活
“在首爾大學,學生社團種類豐富。”就讀于首爾大學經營學和信息文化學專業的杜昊倫介紹說,“社團可以大體分為學術、興趣、志愿、藝術、運動、宗教等。”杜昊倫在入學不久就出于興趣加入了首爾大學的動畫社團,“我們社團規模不小,在社團下又細分小說、漫畫、動畫研究、樂隊等興趣小組,各小組成員聚在一起活動。”
記者了解到,不少國外院校都有種類繁多的社團,為在校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在美國杜蘭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專業的許天玥說:“在我們學校,社團數目超過200個,其中既有各大學院的學生會和興趣類、學術類社團,也有社會服務、文化交流類社團。我加入的杜蘭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就屬于多文化交流社團。”
“除了文化、學術、運動、社會等類別的社團,我們還有與職業相關的社團,比如醫學、商業類。”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大二學生馮嘉起說,“我參加了兩個志愿者類社團。一個是同輩傾聽社團,為同學們提供傾聽服務;另一個是兒童輔導類社團,幫助小朋友提升數學、閱讀等能力。”
還有一些新奇的社團極具特色,展現了多元的校園文化。“比如我們學校的咖啡研究社,就吸引了一群喜歡喝咖啡、研究咖啡文化的同學。”杜昊倫說,“還有天文學社,社團活動時大家用望遠鏡觀星,浪漫十足。”
“我們學校的中國留學生還創立了劇本殺社、麻將社、哲學社等特色社團。”就讀于謝菲爾德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張梓奧介紹道,“這大大豐富了中國留學生的課余生活。”
成長不斷,收獲知識技能
校園社團經常開展的各類活動,給留學生們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投入其中,既學到了各項知識,也收獲了書本外的技能,有助于成長。
“加入同輩傾聽社團后,我們先接受學校心理健康中心老師的專業培訓,才能正式開始志愿者服務。”馮嘉起說,“每周我們有一個長達4小時的訓練,訓練內容是大家先對某個具體傾聽技巧進行討論,然后分成不同小組,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對話情景,進行實際演練。這個過程不僅能獲得專業知識,也能讓每位參與者進一步了解自己,打開心扉。”
在志愿者社團中,馮嘉起不斷學習,有了一些感悟。“參加社團活動后,我了解到不少人在默默承受著生活的困難和煩惱,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關心身邊人、關注心理健康。”
除了收獲專業知識,參加社團活動也能提升留學生組織活動的綜合技能。“今年我作為活動部長,在社團舉辦的元宵晚會中承擔了策劃工作。”許天玥對此頗有感觸,“前期策劃時,我想在以往晚會的形式上創新,吸引更多同學觀看,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社團成員一起討論、摸索,做出了最后方案。我們邀請到了舞獅團隊助演,并加入了很多有年味的小游戲和抽獎環節,效果非常棒。”
許天玥說,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還有不少創意點子沒有最終呈現出來。“不過,這不是遺憾,而是積累。”她堅定地說,“我相信厚積薄發,也在不斷收獲勇氣和信心。”
結識好友,融入當地環境
“在異國他鄉,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是一個不錯的社交方式,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及社團活動帶給他的收獲時,張梓奧如是說。“來到謝菲爾德大學后,我和幾個平常一起踢球的同學創建了足球社。之前,學校的中國留學生中雖然熱愛足球、喜歡觀看足球比賽的同學并不少,但卻缺少一個把大家組織起來的社團,于是足球社應運而生。”
張梓奧和同學創辦的足球社吸引了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加入,規模逐漸壯大。“我們還成立了一支足球隊,經常與其他大學的球隊進行比賽。除此之外,社團成員們還經常約球,相約觀看足球比賽,我們一起為喜歡的球隊吶喊助威。”
“加入動畫社團,不僅提升了我的外語水平,也讓我更快、更好地融入了新的環境。”杜昊倫回憶起在社團活動的時光,“當時,我剛來韓國留學,韓語還不夠流利,對周圍環境也有些陌生。在社團里參加活動,就必須要和大家交流,因此我的韓語進步很快,跨文化溝通能力也得到鍛煉。”
杜昊倫現在大四,回望走過的大學時光,他認為參加動畫社團是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決定。“加入社團后,我幾乎每天都去,和社團成員一起吃飯、學習、聊天。社團就像家一樣,給在異國他鄉的我帶來溫暖的感覺。”作為學長,他建議學弟學妹們在留學期間積極嘗試不同社團活動,這將會成為留學生活里一段珍貴、幸福的回憶。(記者 周姝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