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佛吉亞(柳州)排氣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28臺工業機器人正在裝配、焊接、搬運……整條生產線有條不紊。這家中法合資的企業去年被評為“廣西智能工廠示范企業”。
“面對招工難,機器人幫了大忙。”該公司副總經理李祖業說,每條自動化生產線只需4名工人,采購機器人投入大,但政府有20%—30%的補貼,“機器人不僅更節省人力,還讓企業在成本控制、生產效率、標準化等方面有了極大提升”。
這是柳州市建設數字化車間、打造智能工廠的一個縮影。自治區工信廳公布,去年廣西智能工廠示范企業和廣西數字化車間上榜企業共138家,其中柳州市有31家,數量位居全區第一。
近年來,自治區陸續發布新政,支持柳州大膽先行先試,打造工業互聯網示范城市,立足“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柳州)”服務能力向區外、周邊國家(地區)延伸拓展。“我市將繼續抓好項目和政策紅利,開展重點招商,推進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助推工業高質量發展。”柳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去年柳州市對機器人采購補貼資金超1600萬元,帶動企業機器人應用投入近億元。在政策護航下,以前只在科幻電影里出現的場景,因為工業互聯網的推動在柳州工業企業變成現實,柳州工業機器人和工業互聯網的“智造”故事正在車間里天天上演:在汽車生產線上,自動運作的機械手抓起一個沖焊件,焊花飛濺之間,一款款不同的沖壓件便牢牢拼裝焊接在一起,一臺臺底盤架和車身便逐漸成形,AGV智能搬運車則“哼”著小曲穿梭于生產線與物料區,遇到人還會“禮貌”讓行;柳鋼“請”來了全天候智能巡檢機器人,并打造了國內首個基于5G技術的智慧板坯庫項目,實現了板坯的智能識別、精準抓取、快速轉運、高效堆存,成功打造出一個信息數字化、操作無人化的5G智慧板坯庫……
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數字化代替傳統工作流程在柳州工業企業中并不鮮見,工業機器人已越來越受企業青睞,并拓展至食品、林木等輕工業產業。
近日,中央網信辦等16個部門聯合公布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名單,上汽通用五菱是廣西唯一入選企業。
“每年將節約1600萬元的成本,同時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高達80%。”上汽通用五菱運營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總監黃燕清介紹,企業有900家供應商、物流商,實現了每日600多萬件的零部件交易量,交易額達數億元,“曾經需要手寫和傳遞的單據,如今點擊手機APP就能完成。”(記者/張冠年通訊員/榮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