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場自然災害或重大動物疫病,就會導致農牧民和養殖戶損失慘重。如今,有了現代保險業加持保障,農牧民、養殖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是否加強?新疆畜牧業、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步伐是否更穩?記者通過采訪農牧民和保險公司找到了答案。
保險理賠減輕養殖戶損失
也爾包力·沙提乎拉是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東南溝村的養殖戶。2021年4月,他家養的一頭奶牛病死了,這讓他非常心痛。
好在他家的馬牛羊都買了養殖業保險,于是他給保險公司打了出險電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當天就派工作人員驅車趕往他家查勘,僅僅一周也爾包力就收到保險公司賠付的1萬元。這彌補了他大部分經濟損失,讓也爾包力放了心。
9月,他家又有一頭奶牛病死,還有5只羊被狼咬死。這次也爾包力有了“主心骨”,他立刻聯系了保險公司。當收到1.4萬元理賠款后,他臉上又恢復了笑容。
“保險理賠款減輕了我的損失。”也爾包力很有感觸地說,“政府對我們牧民很好,買保險時一只羊我自己只掏4元,政府補貼36元;一頭奶牛我自己只掏30元,政府補貼570元;一匹馬我自己只掏120元,政府補貼1080元。我家50只羊、20頭奶牛、2匹馬都買了保險,這樣我們就放心了。”
如也爾包力所言,嘗到了養殖業保險的甜頭,農牧民和養殖戶增強了發展養殖業的信心。也爾包力身邊的村民都為家里的牲畜投保了養殖業保險。隨著近年來養殖業保險在新疆各地推廣,越來越多的農牧民、養殖戶和新型經營主體都開始參加政策性養殖業保險。
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新疆監管局(以下簡稱“新疆銀保監局”)的統計數據,2021年,新疆養殖業保險總保額456.57億元,同比增長19.48%,位居全國前列;累計承保各類大小牲畜2748.06萬頭(只),同比增長55.56%;累計承保各類家禽1497.28萬羽。理賠金額合計21.97億元,同比增長76.43%,較好補償了農牧民、養殖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經濟損失。
政策性保險讓利于民
“新疆地域面積大,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阻礙了新疆農村經濟的發展,給農牧民和養殖戶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困擾。”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總經理昝啟昌說,“養殖業保險就是以各種處于養殖過程中的動物為保險標的、對養殖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某些危險進行承保的保險。作為對風險損失進行事后補償的有效手段,養殖業保險在抵御自然災害、及時恢復生產、挽回經濟損失和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養殖業保險依據保障范圍分為大牲畜保險、小牲畜保險、家禽保險、水產保險和特種養殖保險;依據保費來源分為政策性和商業性兩種。
新疆銀保監局財險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新疆養殖業保險工作緊緊錨定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目標,積極貫徹《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中央財政對奶牛、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三個政策性養殖業保險品種給予保費補貼。為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吸引廣大農牧民、養殖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踴躍投保,提升政策性養殖業保險覆蓋面和保障能力,新疆保險行業在2021年推出了一系列惠民舉措。
新疆銀保監局財險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疆保險行業協會針對三個中央財政補貼險種,制定發布了示范條款,統一畜齡、體重和疾病觀察期時長等投保條件;將保險責任中逐一列舉的各種疾病概括為“疾病”“疫病”兩類;明確奶牛保險責任包括難產、野生動物傷害和誤食毒草。并統一各保險公司承保和理賠標準,按照“能賠盡賠”原則,最大限度讓利于投保的農牧民、養殖戶和新型經營主體。
通過惠民措施的實施,2021年,全疆奶牛、能繁母豬和育肥豬的投保數量分別同比增長7.65%、16.8%和43.83%,理賠金額分別同比增長53.51%、43.49%和64.73%。
滿足多元化保障需求
在做好中央財政補貼的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業務的同時,新疆保險行業根據各地(州、市、兵團師市)關于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統一安排,在當地財政支持下積極推進地方優勢特色畜禽保險發展。
據中國人保財險新疆分公司、中華聯合財險新疆分公司和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等保險機構反饋,從2019年起,保險機構就在和田地區持續開展兔、雞、鴨、鵝和鴿的養殖保險業務;2021年保險機構在哈密市將肉用羊、肉用良種公牛、肉用育肥牛、駱駝、驢等畜種納入承保范圍;此外,南疆保險機構持續擴大當地兵團師市肉用羊養殖保險“獎補試點”覆蓋面,并取得較好效果。
“我們公司結合動物疫病防控,探索推廣養殖業保險新產品。”據中國人保財險新疆分公司農村保險—鄉村振興保險部總經理楊軍介紹,該公司以養殖奶牛、生豬、家禽、肉牛和肉羊等主導產業為重點,推進養殖收益險、價格指數險、保險+期貨和全產業鏈組合險等創新產品試點。探索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提高養殖業保險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
中華聯合財險新疆分公司為滿足養殖業風險保障需求,積極運用保險工具,在政策性保險的基礎上,推出奶牛、能繁母豬商業性補充養殖保險、商業性牛犢保險等,通過疊加商業險,增強了風險保障力度,提高了養殖戶抗風險能力,滿足了養殖戶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根據自治區財政廳和銀保監局下發的相關文件要求,該公司積極落實南疆四地州(包括駐地團場)養殖業保險減費讓利政策,奶牛保險費率由6%—8%降至4.5%、能繁母豬保險費率由6%降至4.8%、育肥豬保險費率由5%降至3.8%。
據新疆銀保監局統計,2021年,全疆除奶牛以外的大牲畜投保數量達到27.46萬頭(只),同比增長8.67%;羊投保數量達到245.96萬只,同比增長93.11%。
瞄準短板創新模式
近年來,新疆養殖業保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短板。
比如地方優勢特色畜禽保險發展相對滯后,與各地(州、市、兵團師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不匹配;財政政策補貼型保險范圍小,養殖肉牛、肉羊等無補貼政策,投保率不足,保障范圍小;病死畜禽保險理賠和無害化處理銜接不順暢;投保牲畜耳標編碼規則還未實現行業統一,易造成重復承保等合規問題。
新疆銀保監局財險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新疆銀保監局將加大監管引導力度,加強與財政、畜牧等政府部門工作協同,推動保險機構鞏固提升中央財政補貼型業務發展成果,加快地方優勢特色畜禽保險發展步伐,積極探索“保價格”“保收入”等創新模式,并積極推廣應用電子耳標、牲畜花紋或面部識別等先進技術手段,提升承保和理賠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新疆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點評經緯】
用好保險工具 分擔養殖風險
冉虎
畜牧業是新疆傳統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也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加快發展養殖業保險,是減輕畜牧業和養殖業災害損失、促進農牧民和養殖戶增收、完善政府調控手段的重要舉措,也是現代畜牧業、養殖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已成為保障畜產品供給、帶動農牧民增收、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充分發揮畜牧業資源優勢,自治區出臺了《關于促進新疆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新疆由畜牧大區向強區轉變,明確了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區域定位。
養殖業保險是進行畜牧業和養殖業風險管理的重要金融工具,是畜牧業和養殖業發展的穩定器和助推器。新疆保險行業積極總結發展養殖業保險的成功經驗,加強了對畜牧業和養殖業生產與管理的保障服務,提升了對養殖業保險發展的支撐能力。
發展養殖業保險,關鍵是進行風險轉移。近年來,新疆養殖業保險錨定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目標,積極貫徹《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努力構建由政府、保險公司、企業和農戶共同分擔風險的機制。充分發揮財政的支持和引導作用,穩步擴大政策性養殖業保險范圍,滿足日益增長的養殖業保險需求。
在新疆由畜牧業大區向強區轉變的進程中,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完善工作機制,發揮政策合力,提升服務能力,擴大畜牧業保險覆蓋面。同時,通過加強監管,確保規范經營,確保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把好事辦好、實事做實,讓養殖業保險成為新疆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抓手,為新疆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記者 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