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點

深圳:發揮數字產業優勢 踐行“無廢”理念

2021-02-08 16:24:38 來源:工人日報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1%,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59%,農膜回收率93%,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占比、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秸稈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5個100%”;

拆除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99%,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自2019年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深圳探索超大型城市固廢治理樣板,形成了以超大型城市“無廢城市”建設保障體系示范模式、生活垃圾全鏈條及細化管理模式、“廠內脫水+電廠摻燒-智慧監管”污泥全量資源化利用模式、建筑廢棄物全過程管理模式、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模式為代表的固體廢物治理典范,被生態環境部列為典型先進“無廢城市”建設案例,在全國推廣。

垃圾進爐,能源輸出

“廢物”變“寶物”

深圳鹽田坳青鱗坑,藏著一個與眾不同的“網紅打卡地”——鹽田能源生態園。白天鵝造型的廠房被郁郁蔥蔥的樹木環繞著,高達82米的煙囪格外引人注目。而這看似開放式公園的打卡點,卻是一個垃圾焚燒廠。

露天走廊一端是主廠房,另一端的五樓廠房一角則是咖啡廳。這里不僅是來“天然氧吧”游玩的市民休閑好去處,更是驢友休息之地。

五樓咖啡廳另一端,是垃圾焚燒操控室。透過玻璃墻,操控臺上的操作員,熟練地操縱鐵爪對垃圾進行堆放、搬運。這些生活垃圾經過數天發酵濾水后,再送去焚燒爐焚燒發電。

數據顯示,深圳每天固體廢物的產生量約44萬噸。其中,建筑廢棄物約39.3萬噸,生活垃圾3.23萬噸。為避免出現"垃圾圍城"現象,深圳突破土地資源等條件限制,早在1985年便建成國內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如今,在全市范圍內已建成多座“垃圾焚燒+科普教育+休閑娛樂+工業旅游”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廠,每日可對1.9萬噸生活垃圾實現全量焚燒。

生活垃圾如何從"廢物"到"能源"變廢為寶呢?"進爐的是垃圾,輸出的是能源。”被稱作“花園式能源生態園”的寶安能源生態園,是目前深圳實際運營處理規模最大的垃圾發電廠。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園區12條焚燒線日發電量約為510萬度,相當于燃燒3000噸標準煤的發電量,可滿足45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此外,還為附近印染廠等企業提供熱蒸汽約20萬噸。而焚燒中產生的爐渣還能制作成環保磚用來鋪路。

而在寶安基地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和大空港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中,工廠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色金屬廢水廢料,經過資源化綜合利用,變成金、銀、銅粉、鎳粉等30多種貴金屬產品;工程渣土、建筑固體廢棄物經過一系列工序后,成為混凝土、透水地磚等再生環保建筑材料……

“針對各類固體廢物本地利用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深圳著力提升各類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能力,推動各類固體廢物‘變廢為能’‘變廢為材’。”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工人日報》記者,2021年深圳市各類固體廢物本地利用處置能力達24.3萬噸/日,均較“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前提升了一倍以上。

據介紹,深圳原生生活垃圾實現全量焚燒和零填埋;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建筑廢棄物利用處置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污水處理廠污泥全部資源化利用并實現零填埋,各類固體廢物100%得到安全處置。

發揮數字產業優勢

固廢治理智慧化

“綠色無廢產城社區”,指通過綠色建筑、智能化應用等方式,結合“產城社區”模式與“無廢城市”理念,實現園區固體廢物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的社區模式。而天安云谷正是深圳創新型綠色運營的產城社區,聚集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等智慧產業。

走進天安云谷,可看到附有“車牌”的智能機器人載著外賣和快遞“輕車熟路”地在各處穿行。同時該智能機器人還能轉運樓層垃圾,助力深圳“無廢城市”建設。

記者了解到,深圳充分發揮數字產業優勢,固體廢物治理方式日趨智慧化。以垃圾分類督導環節為例,在智慧管理方面,深圳南山區在名家富居、大新新村、天鵝堡等小區試點垃圾分類物聯感知系統建設,探索5G在垃圾分類城市治理領域的應用場景。通過在前端投放點加裝AI攝像頭、給垃圾桶加裝身份識別芯片,在中端給運輸車輛加裝GPS、監管攝像頭、稱重設備,在末端全面配備稱重設備、監控攝像頭,南山構建起全鏈條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對每一個投放點、每一桶垃圾實現全鏈條、全天候、全覆蓋的智慧監管。

據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部門介紹,深圳全面建成智慧環保監管平臺,打造了源頭可追溯、過程可跟蹤、處置可監控的全過程智能化閉環監管體系。結合固體廢物智慧監管平臺,開發視頻遠程執法功能,累計開展視頻執法6967次,實現“網上檢查、不見面、保安全”,切實提升固體廢物執法監管效能,同時減輕企業負擔。

同時,深圳專項建設醫療廢物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全市233家涉疫產廢場所醫療廢物貯存間、作業區域視頻監控全覆蓋。其次,還按照B2B商業模式系統打造了危險廢物處置交易平臺,搭建產廢企業與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線上交易平臺,已為市內外5700余家企業提供簽約、檢測、支付的一站式線上服務。此外,還開發了污泥運輸在線監管系統,通過設置視頻監控、車輛GPS定位、地磅電子數據匯集等科技手段,實現污泥產生、處理、運輸、處置全過程實時電子監控。

踐行“無廢”理念

培育綠色生活方式

在香蜜公園花蜜湖畔,有一座總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館內分為三大主題空間,從歷史和現實、國外和國內、技術和理念等不同視角將垃圾治理的故事娓娓道來。

在這里,豐富詳實的科普內容讓市民學習到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的知識;科技現代的展品則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垃圾去哪兒了”的全過程;還有蒲公英志愿講師授課,把垃圾分類意識播種在每一個人心中……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的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在深圳一共有22個,是市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和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累計接待近30萬人次。

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圳大力踐行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廣綠色生活,廣泛開展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酒店、綠色商場、綠色家庭等“無廢細胞”創建行動,推廣綠色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已完成1426個“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同時加快推進快遞業綠色轉型,規范綠色快遞包裝材料、膠帶使用(“瘦身”)規格,以及循環包裝的開拆、內件填充、回收操作等要求,創新研發了豐·box等循環包裝箱,目前,45mm“瘦身膠帶”封裝比例95.3%,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93.2%,循環中轉袋使用率99.8%,豐·box循環包裝箱累計循環使用878萬次,等效減少碳排放3.3萬噸。

為提高公眾參與度,深圳深入推進“蒲公英”公眾教育計劃,聘用830余名講師,開展1.1萬場垃圾分類大講堂、微課堂等活動;編制中學、小學、幼兒園等垃圾分類知識讀本,將垃圾分類納入學校德育課程。同時,設立垃圾分類“環保銀行”兌換文具系統、開發“生態文明我最美環保隨手拍”家庭垃圾分類等行動,全市2635所學校、超過500萬人次市民、學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活動。

此外,深圳還上線投用生態文明碳幣服務平臺,注冊用戶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廢塑料等綠色低碳行為,以及參與垃圾分類志愿督導活動和“無廢城市”相關知識競答均可獲得碳幣獎勵,使用碳幣可兌換生活、體育、文化用品及運動場館、手機話費等電子優惠券,以此正面引導、廣泛激勵公眾積極參與“無廢城市”建設。

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無廢”理念宣傳引導,“無廢”文化得到全面普及,“無廢”理念得到普遍認同,據統計“無廢城市”建設滿意度達80%,“無廢城市”全民共建風尚初步形成。(記者 劉友婷)

關鍵詞: 數字產業 快遞業 綠色低碳 文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