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能拖到12歲再去干預!孩子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四川省阿壩縣安羌鎮義診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莊乾宇急切地說。
就診臺旁,剛滿兩歲的蘭蘭(化名)坐在爺爺腿上,臉上的新奇與老人的憂心形成鮮明對比。
10月28日,四川阿壩縣安羌鎮,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莊乾宇義診中。 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攝
一年前,蘭蘭被查出患有脊柱側彎,當地醫院為其做支具后建議觀察治療,初步判斷12歲后會是合適的手術時間。然而病情發展遠超預期,蘭蘭的脊柱彎曲已達38度,背部外觀明顯變形,已不得不重新制作更為貼合的支具,甚至要視情況進行手術治療。
“好在來得及時。”莊乾宇仔細叮囑注意事項及后續治療方案。看出老人顧慮后,他表示無需太過擔心,“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將提供相關幫助。
“醫生一句話,往往影響的是患者一生。”莊乾宇說,此次參加健康幫扶活動,總想給當地農牧民患者提供更細致、更準確的診治,在短時間內抓住關鍵問題,盡可能為更多患者服務。
本月25日以來,北京29家醫療機構的200余名醫務志愿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開展幫扶工作。
來到阿壩,莊乾宇告訴記者,像蘭蘭這樣的病人,他每天接診近百位,幾乎是他平日接診量的三倍。每當太陽落山、醫務志愿者們不得不離開義診點時,還有本地民眾聞訊趕來。
義診現場,免費領取藥品處摩肩接踵,當地基層醫務工作者擔當起“翻譯”角色,以藏語將用藥方法等醫囑轉告病患。一些暫時未接診的專家也抽身前來幫忙。
10月28日,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2024阿壩行活動的志愿者為當地民眾免費發放藥品。 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攝
“總體來看,本地民眾健康意識有待加強,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極為不利,因此樹立健康理念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郭濤說。
義診期間,活動組委會安排了多場健康宣講。在阿壩縣格爾登寺管委會的一場健康講座中,郭濤和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楊丹分別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治”和“中醫與四季養生”為題進行健康知識講解。
僧人洛茨在講座現場聽講時告訴記者,自己是多年高血壓患者,伴有間歇性偏頭痛,之前總是不在意,病發時才吃藥,最近疼痛越來越劇烈。得知有北京的專家來義診、講座,一大早專程乘車百余公里趕來,學到了不少知識。
10月26日,四川省阿壩縣賈洛鎮,來自北京的醫療專家團隊入戶為當地牧民提供診治后,與患者家屬合影。 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攝
“做善事不是走過場,而是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副秘書長薛人琿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表示,自2008年發起以來,“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項目團隊規模愈發壯大,幫扶工作愈發深入。這些年來,醫療專家團隊走進學校、寺廟、建筑工地等各種場所,切實為邊疆民族地區民眾提供了免費高質量醫療健康服務。
“只要民眾滿意,就證明我們的工作做到位了。”楊丹說,救人治病、健康科普是醫生職責所在。無論中醫還是藏醫,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為了民眾健康福祉服務,今后愿意再到邊疆民族地區參加公益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