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線上市場意義重大,是促消費的重要渠道。電商平臺著力優化消費體驗、提升性價比,讓消費者愉快、舒心購物。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線上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1-5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5%,比1-4月增加0.4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7%。
(資料圖片)
“吃、喝、日用”囤貨多
今年618,各電商平臺聚焦低價、加大投入。京東喊出“又便宜又好”的口號,“便宜”排在前面;淘天集團宣布今年進行“歷史性的巨大投入”;拼多多推出“自動跟價”系統,只要發現市場上有更便宜的同款商品,就自動改為低價。
消費者日趨理性,同時流量紅利減弱,貨架電商、直播電商只能加大“內卷”力度。
麥肯錫中國此前發布的《2024中國消費趨勢調研報告》認為,2024年中國消費增長預期謹慎,消費者選擇商品呈現“少而精”的趨勢。
面對這樣的消費心態,各電商平臺紛紛效仿拼多多,“百億補貼”成為常態。京東表示,今年618期間,平臺上線的百億補貼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100%,同時百億補貼的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100%。天貓表示,作為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屆618,今年天貓在滿300減50基礎上,額外投入150億元紅包,同時88VIP升級“無限次退貨包運費”權益,激發消費活力。淘天則打通與抖音合作,升級與騰訊廣告、知乎、B站等超200家互聯網平臺合作,幫助商家引入全網客流。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琦6月18日下午向記者介紹今年618消費特點時表示:“以前的消費大促,大家買貴的或者時尚用品比較多。在今年618前,我們開展了一個消費者規模超過萬人的調研,發現‘吃、喝、日用’成為消費者當前最關注并且計劃下單的品類。”
調研顯示,超六成消費者秉持“精打細算,實用至上”的消費態度,四分之三的消費者表示會在618大促期間囤貨,主要是家用清潔及個人護理類產品。京東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下午,南北干貨、植物飲品、清潔紙品訂單量同比增長均超50%。
國貨品牌深入人心
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品牌愈發深入人心,國貨消費趨勢顯著。劉琦介紹,今年618,京東平臺熱度Top100的品牌中,70%是國產品牌。同時,90后、00后成為國貨消費主力軍。
“從供給端看,今年618,京東‘新中式’產品種類同比增長120%,消費者也對這些產品報以極大熱情。”劉琦說。
天貓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在天貓平臺“億元俱樂部”品牌中,國貨占比超六成。618期間恰逢畢業季,不少畢業生選擇“新中式”穿搭拍畢業照。618開啟以來,淘寶國風穿搭銷量增長顯著,不少畢業生選擇購買云肩、簪花帽等國風單品來搭配學士服。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現代服務業處處長陳麗芬表示,近幾年國貨提質創新,消費者對國貨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不斷提升,加之對本土文化的情感共鳴,消費“本土化”將成為新趨勢。
此前,一些品牌實施“下沉”策略,希望占領三四線城市消費市場。如今,不少三四線城市的國貨品牌借助線上渠道實現品牌“上行”,在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的趨勢下,在一二線城市消費市場“殺出重圍”。
“幾毛錢的雪糕、一塊錢的礦泉水,近幾年這些產品在一二線城市的線下商超幾乎消失。”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正天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三十年來一直生產定價“一元”左右的思圓品牌方便面,此前主要面向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市場。如今,通過線上渠道的布局,重新進入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視野,受到廣泛喜愛。
王正天介紹,今年618期間,思圓品牌方便面在京東超市的成交額同比增長126%,用戶數增長178%。“去年我們線上線下銷售額達到15億元,今年的銷售額目標是20億元。”
新消費熱點層出不窮
超大規模的中國市場從來不乏消費新熱點,今年618期間出現一些新變化。劉琦稱,AI浪潮下的AI電腦、新能源汽車熱潮下的便攜式充電槍等產品,今年618期間銷量增長明顯。
天貓平臺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天貓平臺成交規模破10億元的“趨勢品類”超過50個,洗烘套裝、登山鞋、單反鏡頭、微單、防曬服、電競裝備、公路自行車等產品成交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上。
另外,觀賞香蕉、桌面松樹等商品多次沖上淘寶熱搜。今年618期間,觀賞香蕉單店銷售超過10萬件。
“今年以來,消費市場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這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體現,也是經濟內生動能持續恢復、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的結果。”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6月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展望下階段,盡管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仍待進一步提升,但是支持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也較多。比如,促消費政策措施持續發力顯效,新型消費快速成長,市場供給持續優化。總體看,這些因素將支撐下一階段消費市場繼續加快恢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