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11日電 題:來中國“趕大集”的蒙古國商販:“太喜歡這里!”
【資料圖】
作者 張瑋 崔博群 奧藍
9月6日至10日,第四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下稱中蒙博覽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為期5天的博覽會簽約項目超過200個,協議簽約金額3853.38億元;主展區接待客商、游客約75萬人次,現場采購交易額約2.5億元。
本屆博覽會上,35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家企業精彩亮相,來自蒙古國的商販們更是紛紛表達對中國的喜愛之情。
圖為蒙古國商家的產品備受關注。劉文華 攝
巴圖是蒙古國旅游集團的聯合創始人,他見證了中蒙博覽會的成長,“最大的感觸是,這一屆展會的場館更加寬敞漂亮。”
巴圖曾在內蒙古留學,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半個呼市(呼和浩特)人。”
“即便我如此自信,也趕不上中國城市的發展速度。這次回來,我竟然迷路了。”巴圖笑著說,“但是也能明顯感覺出兩國人民的情誼變得更加深厚了,很多蒙古國的商家都學著用漢語與客人交流,而內蒙古的顧客也會顧及我們偶爾忘詞,用蒙語與我們溝通。”
自從博覽會開幕,主展區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便日日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家熟練地比著手勢,用手機、計算器議價,隨著一聲聲電子入賬提醒,一樁樁交易迅速完成。
雖然博覽會已經閉幕,但蒙古國展商敖努勒巴特爾·道格同卻多留了幾天,想要逛一逛呼和浩特這座城市。“我是第一次來,可我很喜歡這里。”
中國人的熱情是博覽會留給敖努勒巴特爾·道格同最深的體會,當然他此次帶來的羊絨制品銷量也很可觀,“帽子和衣服最受歡迎。下次我還來。”
圖為蒙古國的羊絨制品吸睛。 劉文華 攝
本屆博覽會期間舉辦了首屆內蒙古名小吃美食文化周,豐富的美食文化擊中了所有人的味蕾。
蒙古國畫家朝倫巴圖忙碌之余去“美食街”逛了逛,便結交了新朋友,“我認識了一位做餃子和包子很美味的朋友,我們約定,明年我帶著孩子來找他品嘗中國美食。”
中蒙博覽會是面向全球的國際經貿人文合作交流平臺,是中蒙兩國同東北亞乃至世界各國增進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銷售傳統服飾的蒙古國展商烏仁其其格說,“于我而言,我希望更多人通過服飾了解蒙古國的文化,進而增進蒙中兩國的彼此了解。”(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