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7月的超季節性回落后,8月金融數據超預期反彈,新增貸款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9月11日午間12點半,央行發布最新數據顯示,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多增868億元,多增幅度看似不多,卻是在歷史同期峰值基數上實現的,有利于改善市場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億元。分析人士指出,8月金融數據明顯強于季節規律,既有政策面的支持,也顯示市場預期和情緒出現好轉。
(相關資料圖)
8月以來,利好政策密集出臺。8月15日央行再次降息,且中期借貸便利(MLF)調降幅度比6月高5個基點;同時,包括調整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貸利率、認房不認貸、城中村改造等多方面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
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占比在提高
從結構看,8月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占比接近一半,居民中長期貸款恢復增長。
數據顯示,分部門看,8月住戶貸款增加392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32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02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948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40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444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7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358億元。
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占比也在不斷提高。
多家大型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7、8月份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均高于一般貸款增速,銀行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今年前八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7.44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多家銀行反映單月貸款受基數、季節規律等擾動大,月度貸款需合并看待。
分析人士指出,不必過度關注單月貸款新增量變化。7月單月信貸數據一度偏弱,引發市場擔憂情緒。事實證明,單月短暫波動不足以說明問題,從前8個月來看貸款總體保持較快增長。
央行近兩月連續出手,加大力度推動貸款平穩增長。可見的是,MLF持續超額續做、降息及時有效、結構性工具精準滴灌。房地產調整優化政策落地落實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窗口指導力度加強,連續召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發展會議,明確引導銀行增加貸款投放。
發揮龐大的存量貸款作用
社融增長同樣好于市場預期。
8月地方債發行量破萬億元,基建項目配套貸款需求增多,也支撐當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億元。
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68.61萬億元,同比增長9%,較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30.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9%,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存量貨幣信貸池子已經不小。
西京研究院院長趙建撰文指出,中國當前處于如何向存量資本資產要紅利的“運維時代”。實現金融領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則需要在關注每月增量信貸支持的同時,更加關注龐大的存量貸款作用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