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華人十大富商之一,為國為鄉捐資無數,出行坐三等座,日常愛吃稀飯咸菜……這些都是新加坡著名華人實業家、教育家、慈善家李光前的標簽。近日,記者走進李光前先生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的故居,從他出生的地方開始,了解老一輩華人愛國愛鄉的故事。
【解說】1893年,李光前先生出生在這間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里。社會動蕩,家境貧寒,但父親重視教育,李光前邊讀私塾邊放牛貼補家用,在家鄉渡過了十年時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期】李光前家族后人 李鳳英
當時這座房子是夯土結構的,那(李光前)一家人就是擠在小小的房子里面,生活很艱苦。
【解說】十歲的李光前,漂洋過海、踏上“下南洋”的路途。他先是在新加坡的學校學習中英文,后來又因成績優異,被選送回國深造。勤學、刻苦,雖然身處亂世,但李光前對知識的追尋從未止步。
【同期】李光前家族后人 李鳳英
李光前先生讀過清華大學、暨南大學、西南交大(等高校),后來他到新加坡還半工半讀,學習了土木工程。
【解說】知識改變命運,20多歲的李光前受陳嘉庚先生賞識,被邀請到其創辦的謙益公司工作。后來,他又獨立創業,一步步打造起龐大的橡膠、黃梨王國,并一躍成為金融巨子,富甲一方。
【解說】李光前一生熱衷公益,為中國和新馬地區的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在1956年,在李光前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他的家鄉梅山鎮就建成了一個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還包括醫院、影劇院等完善的文化教育系統,也因此圓了許多貧困孩子的讀書夢。
【同期】南安市芙蓉基金會副理事長 李祥林
上世紀的50、60年代,家鄉農民的孩子都很貧窮,那么許多孩子上不起學。那李光前先生在家鄉,為家鄉孩子提供了免費上學的這么一個機會。所以當時我才有機會上完小學,然后是中學,那恢復高考制度以后我順利地考上了師范學校。
【解說】親身感受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力量,又深受陳嘉庚“傾資興學”精神的影響,李光前終其一生都不遺余力地支持祖國和家鄉的教育事業。
【同期】南安市芙蓉基金會副理事長 李祥林
光前先生當時還是小職員的時候,他就把手表、一些衣物典當,加上自己所有的積蓄,就帶回家鄉來,就辦了第一所小學。事業有成以后,他在新加坡創辦了一個李氏基金。那么他的善舉可以說是遍布世界各地。在李光前先生這種慈善、大愛精神的感召下,所以我還是毅然回到了光前學村來工作。
【解說】李光前先生熱衷慈善的赤子之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承其遺志,李氏后代倡立芙蓉基金會,30余年來捐贈超3億;受其感召,海內外僑親鄉賢也紛紛捐資設立教育基金會,覆蓋全鎮85%的村莊。
柯寧 呂雅稚 吳裕鵬 福建泉州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