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8月4日電(周健 王柯宇 杜一川 林思思)8月1日,中國東南沿海進入天文大潮期,而眼下正在東海海面游走的2023年第6號臺風“卡努”,無疑給“驚濤拍岸”增添了不少推動力。連日來,浙江溫州多地沿海沿江地段出現海水、江水倒灌現象,一場又一場海岸江堤“防護戰”相繼打響。
譬如,8月2日晚至8月3日凌晨,陣陣驚濤在溫州蒼南霞關海濱路掀起巨浪,導致該路段出現海水倒灌現象。
海水倒灌 王柯宇 供圖“天文潮是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所產生的潮汐現象。”海濱路所屬村社霞關鎮金玉沙居黨支部書記郭進群解釋,當月球潮汐和太陽潮汐的兩個漲潮區都同時相互重合時,會形成天文大潮,一般情況下,天文大潮不會引發災害,但若遇上臺風,影響就不容小覷了,“當臺風在東海海面刮起大風,周邊海浪就會順勢向岸線方向堆起,最終隨著漲潮涌入海岸”。
【資料圖】
8月2日即農歷六月十六,正值大潮期。當日下午5時,霞關鎮海岸開始漲潮,到了晚上8時,受臺風外圍影響,當地風力達5級左右,潮水幾乎與海岸持平。
“平時漲潮與退潮的潮差約6.1米,但當晚已經達到了7.6米。”郭進群說,海濱路與海面僅一線之隔,在天文大潮與臺風的雙重影響下,海水倒灌在所難免。
當晚,該路段沿岸海水洶涌翻滾,掀起巨浪,推倒了路旁的綠化。海水即將倒灌進入海岸時,海濱路路面排水孔有水柱噴出,最高達兩米。海水倒灌后,路面積水水位最高近50厘米。直到當晚11點40分開始退潮后,岸上的海水才退了下去。
據郭進群介紹,濱海路全長約1.5公里,當晚海水倒灌造成的積水路段有2處,合計長度約800米,涉及房屋100多間。大潮來臨之前,當地政府就排查了危舊房,并組織了周邊民眾通過安裝門板、放置沙袋、搬空房屋一層物品、關掉房屋一層電路等舉措,減輕海水倒灌帶來的不良影響。
另外,8月2日晚11時許,溫州平陽鰲江鎮旺廠碼頭出現了江水倒灌現象。江水倒灌發生后,鰲江鎮應急管理中心立即聯系塘川社區,組織人員對現場江水倒灌情況進行了解并處置。工作人員發現,該碼頭局部低洼地帶積水,最高時達1米多,隨著江水退去,積水深度達30厘米,無民眾被困。
江水倒灌 王柯宇 供圖隨后,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將居住在低洼地帶的7名村民轉移至旺廠村辦公樓,并為他們提供食品、水等各項應急物資。8月3日凌晨2點,江水逐漸退去。
根據氣象部門的研判,未來幾天的中午和半夜時分,溫州部分地區還將出現明顯的高潮位。
當地提醒:沿海沿江地段周邊百姓務必做好防護措施或及早撤離,市民、游客切勿在江邊逗留玩耍,不要冒險去觀看臺風和海水、江水倒灌現象;地下車庫要準備沙袋、抽水機等設備攔阻倒灌海水、江水;車輛、冰柜要及時轉移到地勢較高的寬敞場所停放;市民游客如非必要情況,不要涉水出行。(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