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注意,洪災后這些疾病多發!專家提醒:十招預防!

2022-08-04 10:09:56 來源:國是直通車

注意,洪災后這些疾病多發!專家提醒:十招預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超強臺風“杜蘇芮”造成我國多地受災,北京、天津、河北、福建等地部分區域災情嚴重,北京更是遭遇自有儀器測量記錄以來140年最大的強降雨,部分地區造成澇災。搶險救災工作迅速有序展開,洪水也正在退去。洪澇災害過后,哪些疾病多發?如何預防?

洪災后這幾種疾病多發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洪災過后,這幾種疾病多發:

1. 消化道類疾病。如腹瀉、痢疾等,以腹痛、里急后重、膿血便、便次頻等為主要特征。

2. 霍亂。以劇烈無痛性瀉吐,米泔樣大便,嚴重脫水,肌肉痛性痙攣及周圍循環衰竭等為主要特征。

3. 因為轉移、臨時安置過程中加大增加人畜、人與寵物接觸的機會,一些人畜共患的疾病容易傳播,如布魯菌病、戊型肝炎等。

4. 蚊蟲傳播類疾病,如登革熱、乙型腦炎等。乙型腦炎:一般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熱,惡心、嘔吐、嗜睡,頭痛。2~3天后出現昏迷、抽搐,頸項發硬,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

5. 因人群聚集而帶來的呼吸道疾病。在一些人員密集、空間相對較小的環境中,流行感冒、新冠感染等傳染性較強的疾病。同時,甲型肝炎也容易在人員密集的環境中傳播。

6. 洪水中,老鼠和一些野生動物等生存空間可能會被改變,從而轉移到和人類生活空間比較接近的地方,會帶來一些疾病的傳播。此類疾病包括:

瘧疾:俗名“打擺子”“冷熱病”,多在夏秋季發病,病人大都突然發冷、發抖,面色蒼白,口唇與指甲發紫。發冷停止后繼發高熱、頭痛,接著就是全身大汗,體溫又恢復正常。如此癥狀可間隔一到兩天反復周期性發作。

流行性出血熱:起病較急,發熱是本病的首發和必有的癥狀。體溫可高達39℃~40℃之間,熱程多數為3~7天,有的可長達10天以上。一般體溫越高,熱程越長,則病情越重。多數患者在發熱末期或熱退的同時出現血壓下降,持續約1~3天后,患者可出現腎臟損傷癥狀。

在南方地區,因為洪水泛濫還可能導致感染血吸蟲病的風險增加。血吸蟲病特點是起病較急,有畏寒、發熱、腹痛、腹瀉、食欲不振和肝脾輕度腫大。反復感染血吸蟲,大多表現為慢性血吸蟲病。

7. 皮膚類疾病。因為生活居住空間潮濕,通風性差,尤其是臨時轉移地點清潔用水等不便,如果再加上身體長時間在水中浸泡或皮膚有破損,很容易帶來感染及一系列皮膚類疾病。

十招教你如何預防

水災到來時,轉移過程中或臨時安置點人員比較密集、空氣潮濕,衛生條件很難與正常時相比。李侗曾表示,在此過程中更應該注意疾病預防:

1. 不要飲用、食用被污染的水源的水、食物,即便是加熱也不能排除致病可能,盡量不要食用生冷食物;

2.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避免著涼因素誘發的腹瀉;

3. 注意集體密集的居住環境盡量勤通風,有條件的要定期消殺;

4. 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身體衛生,保持餐具等物品干凈,注意清潔;

5. 盡量及時科學處理產生的排泄物、垃圾,尤其是隨行牲畜糞便;

6. 離開洪水后要及時檢查皮膚,尤其是破損位置,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7. 回到被大水浸泡過的環境中后,污染的食品盡量當作垃圾處理掉,不要食用;

8. 家中的家具、器皿等可用75%酒精擦拭,也可以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等進行噴霧消殺;

9. 被污染衣物等在清潔干凈后,可用84消毒液或專用的含氯消毒液進行釋放浸泡,并且要通過晾曬保持衣物干爽;

10. 汽車等交通工具泡水后,很容易隱藏各種致病病菌或病毒,但因其結構材質具有復雜性和易損性,建議咨詢針對汽車等專業的消殺機構進行處理。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原主任張曄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也專門提示,遭受水害的群眾尤其是女性同胞要尤其注意內衣的干爽衛生。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保證內衣及時更換清洗,并通過晾曬保持內衣干爽。實在沒條件的盡量借用吹風機等設備進行烘干。對女同胞而言,尿路感染及一些相關婦科炎癥也是水災中易引發的疾病。

物資匱乏時如何健康飲食?

在惡劣天氣和交通不便情況下,臨時轉移和安置點往往難以保證食物營養搭配均衡,更多是提供瓶裝水、方便面、餅干、火腿腸等,供受災群眾短時間內應急充饑。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盡量做到健康飲食?

張曄表示,除了保障食物干凈衛生之外,一定注意領取的方便面等食品不要留存,要及時食用,因為保存過程中很容易霉變或污染。其次,方便面以及火腿等肉類食品盡量在上午食用,而餅干、蔬菜等好消化的食物可以在下午食用,盡量避免因消化不良給身體帶來的一系列風險。

洪水退去,回到家中之后應該如何注意健康飲食?

張曄認為,第一是要把有污染、霉變風險的食材扔掉,千萬不可食用。包括瓶裝水、食用油以及調料等瓶裝食材,即便擰緊蓋子甚至是沒開封的,在洪水浸泡過后也有被污染的可能,強烈建議扔掉而不要食用。

第二,災后切忌大魚大肉甚至酗酒慶祝。災害期間,很有可能經歷了食品單調、營養缺乏以及顛沛流離之后導致的免疫力下降,腸胃功能、內分泌等都可能受到影響。此時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甚至酗酒等,高度存在嚴重損害身體的風險。所以建議清淡飲食,力求食材多樣化,從而彌補受災期間的營養不均衡。對食材尤其是肉類,建議通過蒸煮等方式達到軟爛效果后再行食用,忌生冷、少用煎炒烹炸;

第三,適當食用一些祛濕、利尿的食材。如赤小豆、薏米、絲瓜等,適當調節身體處于潮濕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另外,張曄還認為,健康的身體是經過長期科學生活飲食積累起來的。水災過后,應該更注意保持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趙斌)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