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醫改經驗向全國分享
(資料圖)
南方日報記者 邱日華 通訊員 佛衛宣
7月29日至30日,2023年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暨中國衛生發展會議在山東召開。作為全國三個受邀分享的地市代表之一,佛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紫霄在地方經驗發言環節向全國分享佛山“推進三醫協同改革”的經驗。
近年來,佛山市通過強化政府責任,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構建“市優、區強、鎮活、村穩”的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格局,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持續保持廣東省地級市第一,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醫改經驗受到國家、省的肯定和推廣。
市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9%以上
在市級層面,佛山實施四項聯動,包括省高水平醫院建設與市“登峰計劃”相聯動、醫院與公共衛生高質量發展相聯動、“三醫”協同發展和部門綜合治理相聯動、醫療服務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相聯動,創造性開展了多項醫改實踐。
2019年,佛山在省內率先在市級層面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投入16億元重點建設11家醫院。目前,全市現有三級醫院31家、三甲醫院12家,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市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9%以上。
圍繞高效救治和醫防融合,佛山建立了全市統一調度的醫療急救網絡,在全國率先發布“卒中急救地圖”,建成省內首個與110互聯互通的120指揮中心,率先在省內開展首個消除肝炎威脅和肝病全周期管理試點工作,創新打造“無幽小鎮”。
佛山還以大力度促進醫療服務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聯動發展,全省率先在衛生健康部門成立生物醫藥工作專班,組建季華實驗室醫學工程研究所等30多個高水平生物醫藥服務平臺,建成了佛山云東海醫藥健康產業園等多個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特色園區,打造完整上下游產業鏈。
建設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
在區級層面,佛山重點推動三個轉向,即服務上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管理上從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要素上從重視硬件轉向重視技術和人才。
佛山將區級醫院納入高水平培育計劃,南海、順德、高明、三水四個區人民醫院作為市“登峰計劃”培育建設單位,每家投入1億元。同時,佛山還建立順德—高明、南海—三水緊密協作機制,促進醫療資源優化配置。
為提升區級醫院綜合能力,佛山著力強化技術和人才的引領作用。南海區人民醫院近三年全職引進20名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18人;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順德區人民醫院)近五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27項。
在鎮域層面,佛山激發三種動力實現“鎮活”。機制創新強動力,落實“一類財政保障、二類績效管理”,以鎮街為單位建設健康共同體,實行一體化統籌發展;“四醫融合”增活力,把健康融入生命的全周期;盤活資源挖潛力,盤活醫療設施設備,鎮街醫院牽頭盤活資源開展家門口醫養結合服務。
在村一級,佛山夯實三個基礎實現“村穩”。一是將村衛生站全部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對考核達標的“村醫”進行“收編”,實現規范化管理;二是利用好家庭醫生、家庭病床,讓小病慢病穩在村居;三是打造“家門口醫養結合”“醫院康養轉型發展”“兩院醫養融合發展”的“健康安居三有服務樣板”,讓康養穩在家門口。
“下一步,佛山市將積極推動建設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打好佛山功夫、展現佛山智慧,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周紫霄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