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長興村探索“旅游+”發展之路 飄起鄉村咖啡香
(資料圖片)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7月31日消息(記者 任桐)如何以咖啡帶動旅游?如何推動傳統咖啡產業轉型升級?近日,面對這樣的問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長興村飛瀑山咖啡迎來一支考察團。專家不僅考察了咖啡產業本身,還對長興村附近旅游資源進行了綜合調研。
對于一個位于山區腹地的瓊中黎族小山村,能否借咖啡之名走出一條全產業鏈發展之路?記者尋著咖啡香走進長興村一探究竟。
從瓊中的縣城出發,沿著瓊中至萬寧的304省道,驅車1個小時左右,在一條村道右轉,順著一條羊腸小道前行不遠,就能看到飛瀑山咖啡加工廠幾個大字。飛瀑山咖啡品牌創始人黃秀武正在和幾個友人一同品鑒剛推出的新品咖啡。
因毗鄰萬寧,長興村依托萬寧興隆咖啡種植的成功經驗等有利條件,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種植咖啡。當地選種的羅布斯塔咖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品種之一。長興村所種植和出品的“飛瀑山”咖啡,以其香氣濃郁,甘醇厚實、余韻悠長的品質得到海南咖啡界人士推崇,堪稱海南羅布斯塔咖啡中的精品。
好的咖啡品種很重要,優質的地理環境同樣重要。這就要從“飛瀑山”咖啡品牌名稱的由來說起,“飛瀑”指的是長興飛水嶺瀑布,是海南島最大的瀑布之一。
飛水嶺瀑布原來叫仙女瀑布,從海拔280米的高度墜落,流向附近的沉香灣水庫,為被稱為“黎苗咖啡第一村”的長興村百姓提供了充沛的生活用水,也灌溉著沿途的農作物。同時,它也流向800米之外以及環繞長興村蓬勃生長的上千畝咖啡園,滋養出一個花開幽香,花落果紅的“咖啡國度”。
然而,曾經一度輝煌的咖啡種植產業,卻在多年后走向沒落。
2008年,黃秀武從廣東回到老家瓊中,作為歸鄉人才開始創業的他,得知長興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是檳榔、橡膠,兒時的咖啡樹也僅有零星幾戶還在種植,僅剩200多畝,聽到鄉親們關于“價格被外來收購商壓價”的無奈抱怨,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黃秀武決心振興家鄉的咖啡產業,創造家鄉咖啡品牌——飛瀑山咖啡。2009年,為了激發村民們的積極性,黃秀武決定從價格上吸引村民,帶動村子咖啡產業的發展。他用兩個月的時間,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免費贈送咖啡苗,還到咖啡地里一對一現場演示如何栽培管理。
為了避免砍伐檳榔種植咖啡,為了做出高品質的咖啡,黃秀武組織村民種植的咖啡并不是開荒種植,而是基于林下經濟,種植在檳榔樹下。他說:“檳榔樹下套種咖啡,不僅有檳榔果的收入,咖啡種植每畝還能增收約2000元。”
2013年,黃秀武聯合農戶成立了瓊中飛水有機咖啡專業合作社,并正式注冊瓊中“飛瀑山”咖啡品牌,陸續推出一系列產品。2018年,為了進一步發展咖啡產業,黃秀武開始建咖啡加工廠,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飛瀑山咖啡慢慢在海南被人熟知,形成了海南澄邁-福山、萬寧-興隆、白沙-隕石嶺、瓊中-飛瀑山四大咖啡產區。
如今,長興村咖啡產業的咖啡種植規模,已由2008年的200多畝,恢復到現在的1500多畝。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監測合格和第八批示范村鎮名單的通知》,認定300個村鎮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和平鎮長興村二隊(飛瀑山咖啡)入選。
下一步,長興村正在謀劃一個更大的“咖啡夢”,將大力做好莊園式咖啡游玩的體驗,把瓊中本地的咖啡品牌做大做強。據悉,目前,飛瀑山咖啡正在推進咖啡民宿項目,結合咖啡園、飛水嶺瀑布等資源,打造集“游、玩、學”為一體的體驗式產業鏈條,做精做細咖啡文化底蘊文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