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潮玩夜市”市集活動在香港特區亞皆老街舉行,潮汕地區傳統的英歌舞在此上演,精彩的演出令冒雨前來的觀眾大飽眼福,既領略中國傳統文化,又輕松愉快地度過周日時光。
圖為英歌舞中紅面紅須跳“頭槌”的表演者和其他舞者一起表演。侯宇 攝
【資料圖】
圖為表演者冒雨表演英歌舞。侯宇 攝
英歌舞相傳起源于明代,是中華民族傳統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廣東省潮汕地區,在中國香港、泰國等地也流行。潮汕地區英歌舞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其主要表演形式為大型集體舞,舞者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對擊,動作健壯有力,節奏強烈。
圖為英歌舞表演者在表演間隙補妝。侯宇 攝
圖為英歌舞傳統角色“舞蛇者”的面部妝飾。侯宇 攝
圖為英歌舞表演者在候場。侯宇 攝
圖為英歌舞表演者在候場。侯宇 攝
民間和學界主流共識認為,當代英歌舞與《水滸傳》故事緊密相關。2006年5月20日,潮汕英歌舞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英歌舞傳統“頭槌”表演者躍起領舞。侯宇 攝
圖為表演結束后,“頭槌”扮演者與一名小朋友擊掌互動。侯宇 攝
圖為表演結束后,市民與英歌舞表演者自拍合影。侯宇 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