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 (李金磊 宮宏宇)“作為在華外籍人士,我們首先要適應的就是中國速度。中國速度太快了。這就好像是,在歐洲需要三個月才能做完的事,在中國三天就完成了。”荷蘭青年漢學家、《北京周報》編輯顧問潘妧紗(Elsbeth van Paridon)日前在中新社“東西問·中外對話”中表示。
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多年,潘妧紗對時尚、青年潮流、中國文化等話題,都頗有研究。經常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她發現,中國城市發展十分迅速,城市文化也越來越年輕化,充滿活力。
“每天我騎自行車去上班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明顯的變化。很多朋友有和我有一樣的感覺。以北京為例,每天我們都能以騎車、走路或其他方式,在歷史中穿行。有時,我禁不住會停下來想,這里真是太棒了。”潘妧紗稱。
潘妧紗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一切都在發展和變化。這里的時尚、美食、語言、“淄博現象”以及網上各種爆火的事情,都讓生活變得非常精彩。
潘妧紗對淄博的走紅感受頗深。她提到,“當前,(部分)西方國家將政治化敘事置于其他一切之上。提到中國時,他們似乎忘記了這個國家的14億民眾。但我‘千禧一代’的朋友很希望了解,中國的同齡人在做些什么。”
“好在現在淄博走紅了,‘千禧一代’的年輕人紛紛涌向淄博,品嘗當地燒烤,讓淄博登上國際新聞頭條。淄博的走紅,正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領域仍然富有生機,無論是在時尚潮流、功夫,還是在像燒烤這樣的飲食文化領域。”潘妧紗表示。
潘妧紗還提到,淄博走紅也展現了中國的社交媒體蓬勃發展、力量日益壯大帶來的積極影響。中國年輕人通過社交媒體構建新的文化潮流,這和歐洲的情況頗有相似,但中國的城市文化更新穎、更年輕。
“誰不想要這樣(充滿新鮮感)的生活呢?我喜歡生活在中國,我的朋友也和我一樣。”潘妧紗說。(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