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劉洋)“僑商可以發揮內外聯動的優勢作用,協助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全國政協委員、德邁國際產業集團董事長施乾平在中國新聞社舉辦的“2023中新財經年中會”上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雙向開放的橋梁,僑商不僅要將海外的優質資源“引進來”,還要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切實成為國際市場的“開拓者”。
施乾平表示,全套服務體系的建立是中國企業出海面臨的問題之一。客戶熟知的國際知名品牌在各地市場都有健全的售前和售后服務,做到了前期廣泛吸引客戶,后期保障客戶各類需求,提高用戶的體驗感和粘性。現階段,中國企業因對語言文化環境、對營商環境和法律法規的不熟悉,單靠其力量,難以建立完整的服務體系。
他認為,面對這一不足,華僑華人可發揮其“雙向聯通”的優勢。一方面可以利用住在國的資源,為中國企業搭建配套的宣傳和售后服務,讓當地的客戶更詳細地了解中國產品,并增強其對產品購買和使用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給住在國的僑商僑企提供商機。比如說,為中國企業與住在國的僑企牽線搭橋,組建合資企業,或者建立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伙伴關系等。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在細分市場里面有很多的優勢。”施乾平說,由于細分市場相對規模比較小,很多企業的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還沒有到位。如果僑商利用當地的人脈資源建立服務中心、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讓當地的客戶買得更放心,同時保障高品質,那么在細分市場的產品就會有很大優勢。
此外,談及如何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兼顧綠色發展的需要,施乾平認為,制造業的綠色轉型需要各企業和市場同時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他舉例說道,2006年前后,各國陸續頒布法令,要求打印設備更加注重節能環保。他的企業瞄準生態友好這一行業發展趨勢,轉型研制高精度UV環保打印機。
“創新轉型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比如市場是否認可,營收能否覆蓋成本等。但瞄準綠色發展的趨勢,加大研發力度是有必要的。”施乾平說,企業在研發的同時,為了增強市場認可度,舉辦了中國噴印行業高端論壇——“泰山論道”。施乾平希望借助論壇,與業內同行和市場進行觀點上的碰撞,讓更多人了解海內外對于噴印行業的新要求,同時打破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論壇的舉行也為其UV環保打印機敲開了市場的大門。
著眼當下,施乾平表示,制造業需要考慮生產方式數字化、能源消費低碳化、生產過程清潔化,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僑商僑企也可放眼未來,看準綠色發展趨勢帶來的新商機,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僑界力量。(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