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游瑞典
楊 晟 文
瑞典夏天的日照時間很長,陽光仿佛有魔力一般喚人出行。于是,我從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出發,西南而下,開始了一段探索之旅。
【資料圖】
始發站:斯德哥爾摩
冬季時斯德哥爾摩到處是結冰的湖面、河道,街道也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路上行人匆匆。時入孟夏,整個城市變得活潑起來。我從市中心的賽格爾廣場出發,向著舊城區前進,街邊的建筑從現代風格變為了歐洲中世紀風格。
斯德哥爾摩舊城區建于13世紀,一棟棟“瘦高”的建筑林立于一座小島之上,像古老的中世紀“森林”。漫步于鵝卵石鋪就的小道之上,身邊是一間間精致的咖啡廳和商店,空氣里氤氳著咖啡香與花香。樓房間穿插著幾條狹窄的小巷,有的通往風景秀麗的海邊,有的延伸到更深的小巷中。
中間站:北雪平
搭上一班紅皮火車,我南下前往旅途的第二站——北雪平。
北雪平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濃濃的工業風。擁有“瑞典之曼徹斯特”之稱的北雪平,曾經是北歐的紡織業中心。得利于穆塔拉河的豐富水利,制造業、船舶行業與運輸行業都在這個城市中興起。21世紀初,隨著傳統工業的沒落,文化設計類產業又在這座城市生根發芽。北雪平的道路設計十分規整,橫平豎直井井有條。
走入北雪平的工業歷史園區,便能立刻感受到傳統工業與現代文化設計產業在此的碰撞。舊時代的磚瓦房與新時代的混凝土建筑共同筑就了這座城市,一條河流貫穿了整座工業歷史園區。逆流而上,建筑布局錯落有致、相得益彰,漫步于園區之中便可享受到一場視覺盛宴。站在河流的上游向下望去,水流湍急,遠處房子仿佛建立在水面上一般。粼粼波光、鮮艷建筑與萬里碧空共同繪制成一幅水彩畫。
終點站:哥德堡
踏上列車,我來到了瑞典的西海岸,也是這次旅途的終點站——哥德堡。
哥德堡內有舊城護城河守得一方安定,外有約塔河沿城形成天然良港,加上城市地處瑞典、丹麥、挪威三國之中心,因此成為了北歐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港口城市。
走進哥德堡市立博物館,如同翻開了這座城市沉重的歷史畫卷。早在16世紀,瑞典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峽地區戰爭不斷、哀鴻遍野,17世紀初,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此重建了哥德堡城,自此哥德堡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了瑞典最大的港口城市,在18世紀中下葉,與中國有著多達百次的海上貿易。
坐擁瑞典第一良港的哥德堡,其漁業和美食業得到了充分發展。青口貝與鮮蝦共同燉出的海鮮湯味道一絕。哥德堡當地還有多家進入過米其林指南的餐廳,吸引眾多美食愛好者。
漫步于約塔河南岸,我感受到了哥德堡這座城市的多面性:東側是17世紀初哥德堡最重要的運輸港“小博門碼頭”,此處還停放著一艘少見的四桅帆船“維京號”,象征著哥德堡過去發達的航運業;西側是哥德堡歌劇院,建筑外形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線條狂放,色調暗紅,彰顯著哥德堡的新興工業與創新氣質。
沐浴在哥德堡歌劇院廣場的落日余暉中,這場跨越瑞典東西海岸的旅途也將步入尾聲。“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斯德哥爾摩的梅拉倫湖、北雪平的穆塔拉河到哥德堡的約塔運河與北海,我不僅欣賞到一幅幅美麗畫卷,也對這些城市的獨特風格了解更深。
(作者系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研究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