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上海6月23日電(楊海燕) “若華夏兒女,自強不息”。外國留學生雷若華來自尼泊爾,目前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她的父親為她取名雷若華,對她予以勉勵:要像華夏兒女一樣自強不息......22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當天下午,“Z世代”唱享中國申城故事·青浦行活動在上海市朱家角古鎮舉行,來自俄羅斯、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烏克蘭、伊朗、印度、尼泊爾等25個國家地區的42名外國留學生走進上海朱家角古鎮,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外國留學生體驗包粽子 楊海燕 攝聽評彈、品茗茶、包粽子、穿漢服、游古鎮......活動當天,大家在這里歡聚一堂,熱鬧非凡,國外留學生們對豐富多彩的習俗產生了濃濃的興趣,阿婆手把手教大家包粽子,將粽葉折出一個斗,抓一把米填入,放一塊有肥有瘦的五花肉,再抓一把米把五花肉埋住,長邊疊葉,再加一片粽葉,包成長形,再用細繩將粽葉捆好,留學生們學得很認真,在阿婆的指導下,手里面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誕生了。
外國留學生正在準備漢服發型 楊海燕 攝“我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很巧的是,我前兩天還代表醫學院去參加了賽龍舟比賽,體驗中國的傳統文化。”雷若華告訴記者,包粽子很難,但如果包得很好,成就感滿滿。“端午節要吃粽子,但是自己也沒想過去學習包粽子,這次學會了,對中國的認知也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對我來說很有意義,也希望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雷若華說。
外國留學生品茗茶 楊海燕 攝“我每年都會來一次朱家角古鎮,這次的活動非常豐富多彩,特別有意思。”來自烏克蘭的索菲亞(Sofiya)目前就讀于上海大學,談起自己與古鎮的故事,她頗為感慨,“這里有小橋、流水、煙火氣,也是上海最大的一個江南水鄉古鎮,非常治愈,是我‘充電’的地方”。
外國留學生駐足拍照 楊海燕 攝不少熱愛漢服文化的國外留學生,為弘揚中華傳統服飾,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外國留學生駐足拍照 楊海燕 攝在梅萊琳(Melerine)眼里,漢服是讓世界了解漢民族最美的一張“名片”。“文化需要傳承,需要人們有意識去將漢服文化傳承下去,無論身在何處,有機會我都會穿起來,”梅萊琳來自馬來西亞,本科就讀于澳大利亞的她告訴記者,那邊的孩子大部分都會讀“四書五經”,走近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外國留學生穿漢服自拍 楊海燕 攝與此同時,留學生們還精心準備了自己喜歡的漢服,從頭飾到服飾,無一不用心,充分展現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這次端午民俗體驗對留學生來說非常有意義,讓我們看見了中國美景,了解當地的特色文化,融入中國生活。”來自越南的阮德旺對記者說。
外國留學生和粽子拍照合影 楊海燕 攝活動期間,他們置身于水鄉古街古鎮之中,時而駐足拍照,時而相談甚歡,與市民一起感受中國濃濃的民族傳統文化,這些習俗濃縮了人們的生活智慧,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活動結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下珍貴的記憶。
外國留學生一起合影留念 楊海燕 攝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相關人員向記者介紹,舉辦此次活動,是讓學生們更多地了解上海,讓他們用親身經歷講述好上海故事,期待學生們努力成為中國故事的參與者、講述者、傳播者和世界文明交流的見證者、推動者、倡導者,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喜歡聽的方式,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加鮮亮。(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