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僑網6月1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為你畫畫還給你錢?”這種聽著像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其實是當下在社交媒體上逐漸興起的一種詐騙,而且已有華人中招。騙子會偽裝成畫家,聲稱想用受騙者發在社交媒體的照片作畫,并給予報酬,然后用假支票進行詐騙。在美國留學的華人女子小如,近日就碰到這類詐騙,盡管她及時察覺是騙局,但仍被扣了一筆手續費。
開假支票是非常普遍的詐騙方式,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的調查,2022年收到約4萬個支票詐騙的舉報,共計損失超過7800萬元(美元,下同)。每位受害者因假支票平均損失約2000元,這數字僅次于加密貨幣和投資詐騙。
一家網絡安全公司針對預防支票詐騙給出建議:第一,不要接收超過商議好的價格的支票;第二,要等到支票正式入賬再考慮轉賬,這個過程通常要等一到兩周;第三,謹慎對待每個無法親自交易的人;第四,認真檢查支票是否符合規范后再進行手機銀行的儲蓄操作;第五,警惕每次“天上掉餡餅”的事件。
華人女子小如的故事是這樣發生的。5月初,小如在社交媒體上收到一則來自陌生人P某的私信,P某表示他是一名畫家,覺得小如在社交媒體上發的照片很好看,讓他有創作靈感,想把其中一張照片畫成畫作。P某還指出,因為畫作將販售給客人,會有收入,小如也會獲得一定分成。
小如收到消息后雖然有所懷疑,但考慮到對自己也沒什么壞處,就欣然答應,并告訴P某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付錢。P某則表示,因為使用小如的肖像,且是商業用途,所以付錢給小如是必須的。隨后,P某向小如要了她的銀行信息,表示馬上有會計開支票給她。
沒過多久,小如收到1000元的支票,并根據要求將收款截屏發給P某。隨后,P某指出,這1000元是會計給出的總項目費,其中只有300元屬于小如,讓小如將剩下700元通過Cash App或Apple Pay轉給P某,用于購買材料和作畫等事宜。小如問P某為何不直接轉300元,P某表示,因為他的銀行不認證第三方賬戶。
謹慎的小如看到支票還處于待處理狀態(pending),表示要等到真正拿到錢后,再將700元轉給P某。此時,P某的語氣變得不耐煩,強調小如已經拿到錢,不要帶著錢逃跑了,隨后更開始恐嚇小如,說要舉報小如騙錢,還用大寫字母說到“我會讓你的生活變痛苦”,更是打了20通電話。意識到是詐騙的小如將P某列入黑名單。
幾天后,銀行證實那張支票是空頭支票,而小如因為是用銀行App通過掃描的方式存入支票,所以當支票被退回后,銀行向小如收取12元手續費。小如總結經驗表示,不僅不要輕易給陌生人打錢,也不要隨意接受別人的支票。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此類騙局,小如把經歷發布在社交媒體上。評論區有很多人表示經歷過類似騙局,好幾位和小如一樣被扣除12元手續費,還有人不幸上當被騙走500元。一位網友指出,之前在二手網站賣家具,一位買家表示要全部買走,但因為人在外地,只能開具支票。該網友出于謹慎,立即致電銀行了解支票的使用規則。銀行表示,支票即便過賬,只要對方不承認,都可以把錢要回去。(子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