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商宜業 開放潮州
南方日報記者 李嬌 通訊員 周虹
(資料圖片)
近日,2022—2023年度中國美好生活城市揭曉,潮州上榜中國“十大秀美之城”。
潮州之秀,秀外慧中;惠企利企,宜商宜業。日前,潮州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舉措,多措并舉降低要素成本、優化政務服務。潮州之美,美益求美;法治引領,創新啟航。從立法、執法、普法等方面,潮州多管齊下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政府主動“瘦身” 為企業“松綁”
“深圳最近開設‘辦不成事’窗口。潮州也要開設‘辦不成事’窗口,讓辦不成事的企業能夠把問題反映上來,找到‘辦不成事’的原因,盡力把問題解決。”日前,潮州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要求,要對標深圳、廣州等國內營商環境一流地區,聚焦用地、用氣、融資等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幫助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做大做強。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決定招商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2021年,潮州城市營商硬環境競爭力位列全國百強榜73位,同比前進27位。2022年,潮州營商環境評價綜合成效全省排名上升至第15位。今年,潮州繼續做厚“家底”,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在改善政務服務方面,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不知道政府有政策”或“知道有政策,但無法運用”等問題,潮州加大改革力度,采取一張清單、一個專欄、一個窗口、一個系統“四個一”工程,匯聚各類優惠政策,開啟惠企政策“一鍵享”新服務。同時,全面排查惠企政策落實情況,對存在政策“棚架”問題的及時整改,政策不完善的及時調整,讓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真落地。此外,潮州大力推行政務服務“容缺辦理”和商事登記“跨域通辦”,探索推行智能“秒批”、“一件事一次辦”,用政府的主動“瘦身”為企業“松綁”、為群眾“解困”。
“很多批文一兩天就完成了,與我們合作的一些國內和國際專業咨詢機構,都對潮州效率表示贊嘆。”過去20余年,僑資企業凱普生物扎根潮州,從初創型生物科技公司逐步成長為分子診斷行業和第三方醫學檢驗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管秩生表示,為實現凱普醫學科學園“當年洽談、當年開工”,潮州各級各部門提供了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務,全力協調解決項目堵點難點。
近期,除了出臺《潮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舉措》外,潮州相繼印發《潮州市優先發展產業項目用地供應辦法》《關于進一步降低工業企業用氣成本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全力破解企業“用地難”“用氣貴”“融資難”“落地難”等問題。
“優先保障優質項目和重大項目的用地需求,降低用地成本,真正把發展空間留給高質量項目。”按照新出臺的產業項目用地供應辦法,經認定的優先發展產業項目,用地出讓底價可按照不低于市場價格的70%綜合確定,且不得低于出讓地塊所在地級別基準地價的70%。除了降低用地成本,保障優先發展產業的建設用地需求外,潮州今年還將加快推進年度1萬畝“工改工”項目和登塘、鐵鋪瓷泥產業園建設,推進鳳泉湖高新區、潮州港經濟開發區、大嶺山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和重點片區征地開發工作,“一地一策”推進1300畝批而未供土地和270畝閑置土地清理處置,盤活更多農村閑散土地,爭取更多用地指標,盡最大努力提高用地保障水平。
“潮州的營商環境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變化明顯。”無窮食品有限公司是潮州本土老牌企業,也是全國熟肉制品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品牌總監黃毅斌認為,近年來,潮州政務服務更加親民,在技術指導和政策幫扶上都能做到接地氣;政府相關部門會主動幫助企業解決人力、財力、土地等難題,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潮州是中國瓷都,在“雙碳”背景下,陶瓷產業對天然氣的需求日益上升。倘若陶瓷等工業企業用氣成本居高不下,勢必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確保廣大生產企業和工業用戶盡快用上安全、優質、平價的氣源,潮州加快完善全市管道燃氣供應“一張網”,多渠道引進優質價廉的氣源,支持推進大用戶直供工作,分類實施配氣價格優惠措施,加快上游氣源和自有氣源項目建設步伐。
此外,潮州強化政銀企對接合作,引入銀行同業競爭機制,支持各類銀行來潮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健全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長效機制,推出符合潮州企業需求的特色金融服務產品。同時,“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廠房產權“登記難”問題,切實解決潮州企業資產無法抵押的歷史遺留問題。
法治思維貫穿優化 營商環境全過程
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法治護航。為有效保障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潮州加強地方立法和制度供給。潮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司法局聯合有關職能部門成立立法專題起草小組,召集有關行業協會、職能部門,通過研討座談會、論證會等形式,推動《潮州市工藝美術保護與促進條例》《潮州市潮州菜傳承與產業促進條例》等10余個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出臺,以鼓勵、支持和引導相關行業健康發展。
今年5月1日,《潮州市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公開道歉承諾從輕處罰工作指引(試行)》正式實施。該指引規定,某些在行政處罰前主動采取措施改正生態違法行為的企業,如若愿意在當地媒體公開道歉,其處罰額度可相應減免。該指引通過在行政處罰中行使自由裁量權,減少企業經濟負擔,從而促進市場主體守法經營,由此實現執法目的。
自由裁量權邊界在哪兒?“政策文件出臺前,要對照國家、省各級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審查其是否有充足的上位法依據,是否超越部門職權,考量其中的優惠補貼是否公平公正……”潮州市司法局立法科二級主任科員何妙云日常負責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她提及,今年市里出臺20余份與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政策措施文件,通過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有利于把法治原則貫徹到政策制定、實施等各個環節。
就自由裁量權而言,潮州今年全面推動各領域編制發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規則和裁量基準,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行使。推行包容審慎監管,落實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制度,出臺《關于規范市場主體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予行政處罰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服務型執法、柔性執法。指導、督促市直各部門公布實施免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免強制清單等4類包容審慎行政執法清單事項。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2個行政執法部門出臺清單,涉及減免責事項457項,使行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助力營商環境更加開放包容。
“行政監督檢查對企業來說既是一種監督又是一種幫助。”黃毅斌提及,通過檢查幫助企業發現生產過程中的隱患點,督促改進,避免出現重大事故,對企業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同時,檢查也是實地培訓和傳法的過程,讓企業對法律法規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應用在實踐中。
檢查消防安全設施、審查企業經營人員能力資格許可及查驗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都是執法檢查的范疇,涉及市場監管局、衛生監督所等多個部門。“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擾企擾民,反而違背檢查的初衷。執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潮州市司法局法治督察科三級主任科員柯琨琳介紹,今年是潮州行政執法規范提升年,依托“廣東省一體化行政執法平臺”,潮州嚴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檢查,強化檢查結果運用,共享“綜合查一次”檢查情況,避免重復檢查,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據悉,潮州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正聯合紀委、審計以及檢察院等監督部門,逐步建立聯合監督機制,通過監督結果互通,提升綜合監管效能,減輕企業迎檢負擔。
普法方面,潮州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瞄準企業法律服務需求,常態化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扎實推進“百所聯百會”機制,實現全市商會與律師事務所對接全覆蓋。目前,潮州已組建2個法律服務團隊,全鏈條、全周期服務10家民營企業。今年來,共開展企業“法治體檢”20次,舉辦法治講座30場次,出具風險防范意見書25份,解答法律問題50多個。
位于潮楓路上的廣東卓理律師事務所對接湘橋區工商聯,該律所律師日常不僅為區域內企業答疑解惑,而且通過開展法律課堂等方式幫助企業規范運營,防范法律風險。該律所主任律師張渠提及,企業訴求較多集中在合同方面,律師對內協助企業加強合同文本管理,對外則會提醒企業在交易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企業與稅務機關存在服務與被服務、監管與被監管的雙重關系。從監管的角度,企業從前多依靠公司會計處理賬目,隨著國家對偷稅漏稅的查處力度越來越大,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向律師等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從服務的角度,潮州去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和緩稅緩費約28億元,惠及經濟主體8.6萬戶。張渠認為,“‘百所聯百會’為企業提供一個獲取法律咨詢和服務的便捷渠道,律師向企業講解行政合規、刑事合規以及行政違法、刑事違法界限的同時,企業也逐漸學會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日積月累,法治理念終將貫穿優化營商環境的全過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