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長汀5月31日電(江鵬)“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當年種下的樹木終于長大了,曾經光凸凸的山成了綠色的海洋。”在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露湖片區的山頭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簡稱“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陳正惠望著滿山綠意盎然,感慨萬分。
近日,陳正惠一行來到革命老區長汀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回頭看”,“接下來就是要管護好這些山林,保護好生態,造福老區人民。”
【資料圖】
對口幫扶:種下“萬畝生態公益林”
十幾年前,露湖村曾是長汀縣嚴重水土流失區之一,當地人常感嘆“遠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
2012年,中石油被確定為對口幫扶革命老區長汀縣的唯一一家央企,把加快當地水土流失治理作為首要任務。經多次考察調研后,中石油迅即投資4000多萬元在當地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露湖村一帶,啟動營造“萬畝生態公益林”項目。
2012年至2013年,“萬畝林”項目以長汀水保科教園為中心,在露湖、明光、朱溪、羅地、伯湖、晨光6個村10382畝山地上種下77萬多棵樹木,成活率高達98%以上。
“萬畝林”項目成為當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項目,讓昔日的荒山凸嶺“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森林公園、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中面積最大的森林生態景觀林,更是被當地百姓稱為“扶貧林”“致富林”。
“公益林”成“致富林”
在“萬畝林”核心區,1000畝、2萬多株無患子已結出豐碩果實。據林業部門介紹,無患子是生物能源樹種,其果實不僅可以用來提取油脂,制造天然潤滑油,還是制造天然無公害洗潔用品的原料;一棵成年無患子每年的經濟產值約為250元,4000多萬元的造林投入,僅無患子一項就可為當地帶來每年600多萬元的收入。
“種下這林子后,最大的體會就是環境改善了,田里灌溉也有水了。”提起生活的變化,露湖村支部書記羅群英說,隨著山林涵養水源能力的提高,土地日益肥沃,原本就種一季稻,現在可以種兩季,還能種檳榔芋等農作物,收入翻了1倍。
2012年以來,露湖村人均年收入增長超過5倍多。600余名在外務工人員陸續返鄉,參與到林下經濟種植、養殖的創業大軍中。
據初步統計,11年來,“萬畝林”實現總收益6000多萬元,2500多人受益,其中直接帶動百余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萬畝林”項目成就了生態美、百姓富,而投資10億多元援建催化劑項目,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助力長汀高質量發展。
投資10億多元援建催化劑項目
2020年6月,總投資10.18億元的長汀縣首座現代化石油化工廠在長汀稀土工業園區全面建成投產。該項目建成后年產5萬噸石油催化劑,年均銷售收入近7億元,推動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該項目的建設,給周邊的策武、河田等鄉鎮農民帶來了就業增收機會。目前,在企業從事裝卸、整理、清理等工作的社會化員工近百人。
“催化劑項目給長汀縣增加了產值,帶來了就業機會,拉動了稀土產業、運輸、服務等行業的發展。”長汀縣稀土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林立山說,更重要的是,中石油是世界500強的央企,蘭州石化長汀催化劑有限公司代表中石油入駐長汀,為當地招商引資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企業的發展激活了地方經濟,地方政府全力支持企業發展,為企業排憂解難,開創了地企共融共建的新局面。
建廠初期,由于費用緊張,廠區綠化暫時沒有開展,當地政府進廠現場辦公,邀請專業公司為廠區搞綠化設計,在廠區種植樟樹、格桑花。當地政府建設110千伏變電所,滿足企業生產用電需求……地企融合發展,給長汀稀土工業園區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目前,廈門鎢業、中國電科、信越化學、隴和無機鹽有限公司等企業先后入駐長汀稀土工業園區,為革命老區經濟振興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西氣東輸惠民生
圖為中石油在長汀建設的西氣東輸民生工程。 長汀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天然氣就是好,潔凈又環保,跟用自來水一樣簡單方便。”長汀縣汀州鎮臥龍社區居民老杜以前家里一直用的是瓶裝液化氣,經人介紹后辦理了天然氣入戶手續,用上了天然氣。
像老杜一樣,得益于中石油實施的西氣東輸民生工程,長汀縣目前有12000多戶居民、30多家企業用上了天然氣。
長汀福燃天然氣公司董事長辛金明說,西氣東輸長汀支線設計管輸能力為1億立方米/年(2000-3000萬立方米用于催化劑項目,其余為民用天然氣和工業企業用氣)。該工程2021年10月18日建成投產。
“西氣東輸長汀支線是中石油幫扶老區長汀縣的一支重大‘民生線’。”長汀縣委書記賴進益說。早在2012年2月,中石油就明確提出了“實施技術扶貧、產業扶貧,借助西氣東輸、天然氣發電廠、石油催化劑等項目推進對口幫扶工作”的幫扶舉措。
目前,長汀縣正籌劃實施“天然氣發電項目”,爭取中石油繼續加大支持老區振興發展的力度,共同謀劃實施一批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的天然氣能源利用項目。賴進益表示,長汀完全具備建設天然氣發電工程的條件,希望與中石油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