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在大灣區建立首個反向研發飛地
“潮州—羅湖創享島”正式落地,鼓勵“有數有稅”企業入駐
“在深圳建設反向研發飛地,要嚴把準入門檻關,將‘入島’的資格和名額向有稅收、有產出、有貢獻的企業傾斜,讓創享島這塊小天地產生大效益。”
【資料圖】
近日,潮州首個反向研發基地“潮州—羅湖創享島”正式落地。在簽約儀式上,潮州市市長劉勝強調,要嚴格遵循“有數有稅”的明規則,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努力把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在深圳對口幫扶協作的機遇下,通過建立反向研發飛地,探索跨區域合作新路徑,潮州可借助羅湖在科研體系、技術服務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彌補自身工業設計、創新研發、企業孵化等短板。然而,如何幫助企業解決“水土不服”難題,推動產業“轉移—承接”無縫對接,也是潮州要面對的考驗與挑戰。
●南方日報記者 李嬌
在深孵化項目 在潮擴大產能
深圳羅湖水貝珠寶總部大廈即將迎來一批潮州優質企業入駐。
隨著全省產業有序轉移工作向縱深推進,潮州、汕頭、汕尾、河源、惠州等與深圳建立對口幫扶協作關系的城市相繼探索跨區域合作新模式。以河源為例,其下轄的連平、龍川、紫金三縣相繼在深圳南山、寶安、龍華三區開啟“反向飛地”試點。而經過2個月的籌備,潮州市科技局也與羅湖區科創局簽訂《共建潮州—羅湖創享島合作協議》,在深圳地鐵3號線水貝站附近建立起潮州首個反向研發飛地。
反向飛地優勢何在?
發展較快的地區具有資金、項目、人才和管理制度等優勢,但也面臨土地資源不足、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等困境;而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在土地、勞動力等方面有價格優勢。傳統飛地經濟中,多是通過合作開發和管理飛地園區,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以土地使用權置換發展較快地區的項目、資金等要素。
然而,由于人力資源、研發條件等因素限制,經濟活力強的地區將已成熟的產業轉移至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時,帶動區域整體經濟發展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胡航軍、張京祥在《創新型反向飛地——飛地經濟模式的跨梯度創新發展》中指出,勞動力自由流動和二元城鄉制度造成轉移動力不足,進而制約飛地經濟的實踐推進。
反向飛地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困境。深圳匯聚科技、人才、信息等產業資源,具有科研、開放網絡和服務平臺的優勢,而這些都是潮州“望眼欲穿”的寶貴資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過在此搭建研發平臺,潮州可就近吸納創新資源、人才資源和市場資源,以某些領域的突出創新成果,對本地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有效支撐。
“經常有企業反映人才引不進來、留不住。研發基地設置在深圳,有利于吸引人才等資源要素,探索‘總部+基地’‘研發/設計+生產’等創新模式。”潮州市科技局科技創新科有關負責人提及,許多科技企業在創業初期離不開大城市的要素資源,但大城市寸土寸金,廠房很難解決,影響后期投產;反向飛地可以視為招商觸角延伸,人才項目在大城市成功孵化后,可回到潮州進行產業化。
講求經濟效益 嚴把準入門檻
“首批大概挑選10家企業入駐。申報還在繼續,目前報名的近20家企業涵蓋陶瓷、食品、水族機電、生物醫藥等領域。”潮州市工信局技術改造與投資科有關負責人介紹,潮州市科技局聯合市工信局已在行業協會等平臺積極發動,鼓勵有研發需求的企業抓住機遇。目前,企業申報延長至5月23日,鳳泉湖高新區管委會和各縣(區)科技、工信部門推薦時間延長至5月25日。
潮州—羅湖創享島將重點扶持潮州陶瓷、食品、服裝、電子等傳統產業和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以及羅湖區軟件信息、大健康、安全節能環保、區塊鏈等重點產業,引導“四梁八柱”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入駐并設立研發機構。
從抓經濟的角度,科技成果如若不能轉換落地并服務產業發展,那就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如何讓創享島這一小天地產生大效益?
一方面,嚴把準入門檻關。工商登記住所位于潮州市或深圳市羅湖區內,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實行獨立核算,運營情況良好的企業才具有申報資格。企業進駐時,需對工作成效、產出指標作出承諾,并保證5年內不遷出潮州市或羅湖區。“申報時,企業需提交已獲得知識產權、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銷售收入、實際上繳稅費等材料。”潮州市科技局科技創新科有關負責人坦言,不能讓“蹭政策”的企業侵占本就稀缺的優質資源,導致資源錯配。
另一方面,入駐企業每季度、每年度還需向潮州市相關部門報送統計報表及納稅證明。入駐企業連續兩年未達到預期計劃指標,有關部門可終止入駐協議,并要求企業在1個月內退出。
根據《共建潮州—羅湖創享島合作協議》,潮州負責企業遴選,為入駐企業提供最高不超過2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指導入駐企業享受現行相關扶持政策以及創享島日常管理工作,并將創享島年度運營情況與羅湖區共享。而羅湖區提供免租金辦公空間,并承擔創享島項目裝修費用;指導入駐企業享受深圳市和羅湖區現行相關扶持政策。
“水電費、停車費、管理費等由入駐企業自行繳納;物業費1平方米20多元。”潮州市科技局科技創新科有關負責人提及,除了設立研發機構外,鼓勵企業在羅湖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以享受更多政策優惠。
據悉,潮州—羅湖創享島面積1332.41平方米,項目合作時間為2023年5月13日至2026年5月12日。目前,創享島已進入設計階段,預計7月裝修完畢,迎接第一批企業入駐。
服務優質高效 護航企業運營
羅湖是深圳改革開放的起點、最早的建成區,形成了以金融、商貿、商務服務等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在本輪對口幫扶協作中,深圳羅湖區與潮州潮安區結成對口協作關系。在簽約儀式上,羅湖區委副書記、區長范德繁認為,“潮州—羅湖創享島”項目的啟動,是雙方發揮比較優勢、深化拓展合作的有力舉措。
“潮州—羅湖創享島”如何才能行穩致遠?
“科技、工信等部門先把相關企業微信工作群給建立起來,第一時間掌握企業訴求,第一時間跟進落實解決。”在簽約儀式上,劉勝提出,對于潮州來說,反向研發飛地還是新生事物,兩地在政策、審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性。接下來,潮州相關工作人員要花時間、下功夫把涉及企業進駐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研究深、研究透,幫助企業解決各類“水土不服”。要充分整合統籌好兩地產業、政策、空間等各類要素資源,為園區建設、企業入駐、項目落地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讓企業進得來、落得下、運營好。
除了加快構建緊密的“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共同體,建立符合科技創新發展規律、高效完備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外,也應考慮到利益平衡是反向飛地得以長效運行的現實基礎。今年年初召開的全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會議就提出,支持結對雙方積極探索建立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推動相關工作從單向幫扶向合作共贏轉變。
如何通過優勢互補以實現協同發展、互利共贏?《創新型反向飛地——飛地經濟模式的跨梯度創新發展》一文中提及,浙江衢州通過拿出多余的水田指標置換飛地建設所需的用地,使得土地資源稀缺的杭州獲得了發展空間,而衢州則通過富余的土地指標換取了長期的引才平臺。在此機制下,發達地區獲得再發展的空間資本,同時也幫助欠發達地區實現了從空間擴張到創新發展的轉型。
對于深圳羅湖來說,同樣存在城區空間不足、產業韌性不強、增長動能弱化等問題。在強調協作的背景下,充分考慮雙方利益,增強潮州造血功能的同時,為羅湖拓展發展空間,也是跨區域合作過程中的應有之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