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優化縣域營商環境,探索便民利企新路徑,息縣政務大數據局聚焦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主動作為、守正創新,以整體性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效率為主攻方向,推出“擴容增效”新舉措,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
“擴容增效”即通過改善服務環境、擴大服務范圍、增加服務力量、創新服務方式、向基層延伸服務等一系列措施,整體性提高政務服務能力,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捷度、滿意度和獲得感。
推動實體大廳建設和政務服務業務范圍“擴容增效”,提升政務服務運行標準化高度。政務服務大廳增加一個樓層近2600㎡的辦事區域;在原有的網辦專區、休閑等待區、母嬰室的基礎上,增設了開放式政務辦公區、幫辦代辦區、讀書閱覽區等功能區;新增便民電梯、志愿者服務站、公益宣傳欄等便民服務設施。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建成了智慧叫號系統,可實現AI大廳預覽、預約辦件、智能導航窗口、無感叫號、短視頻解答政策等功能。依照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管理機制要求,將新承接事項全部納入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管理,更新公布息縣標準化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和服務指南。截至目前,息縣共有政務服務事項2158項。
推動政務服務隊伍建設、政務服務辦理和監督評估體系“擴容增效”,擴展政務服務供給規范化深度。增加部門供給側力量,合力推進政務服務規范化。開展“局長周一見”活動,“全流程、多角色、沉浸式”體驗窗口服務,深入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助推政務服務提質增效。此活動開展以來,我縣39個政務服務部門一把手共到政務服務大廳“坐窗走流程”達500余人次;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全力落實政務服務規范化。按照“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受理機制,實行前臺受理環節服務外包、企業規范化管理模式,規范政務服務受理、審批行為,實現辦事群眾和后臺審批人員“零接觸”。今年以來,一窗受理窗口共辦理業務13000余件;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確保線上線下評價渠道暢通,實現網上服務“一事一評”,現場服務“一次一評”,加強實名差評回訪整改,定期公開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今年以來,我縣獲政務服務評價好評247784個。
推動線上、線下便利服務和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擴容增效”,拓寬政務服務辦事便利化廣度。線上依托河南省政務服務平臺,提高網辦深度,實現“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事項占比均達100%,行政許可時限壓縮比99.55%,大幅提高網上辦事便利化水平。線下著力打造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便利服務,在適老服務、上門服務、延時服務、錯時服務和預約服務的基礎上,開設“潮汐窗口”,提供精準“應季服務”。打造“息心幫辦”政務服務品牌,對有需求的企業和群眾提供咨詢、輔導、幫辦、代辦等“一對一”服務;深化政務服務“就近辦”改革。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鋪設到23個鄉鎮(街道);實現23個鄉鎮(街道)政務服務自助一體機全覆蓋,推動更多事項全程自助辦理;進一步加強“政銀合作”、推出“郵政+公安”“郵政+跨省通辦/全省通辦”等措施,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米;提供“噴灌式”惠企政策服務,助力市場主體茁壯成長。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置政策咨詢窗口,現場為企業和群眾解讀各類涉企惠民政策;利用信陽市免申即享平臺助力企業精準獲取政策紅利,實現“讓數據跑路”“讓政策找企業”。目前,該平臺已發布涉企惠企政策2800余條,為各類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
政務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息縣政務大數據局將瞄準全省乃至全國最高水平,以長遠眼光、開放姿態,蹚出新路子、實現新突破,著力打造“辦事標準統一、辦事依法依規、辦事便捷高效、辦事暖心舒心”的政務服務升級版,增創息縣營商環境新優勢。(金正義 呂伶儀 董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