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海外華社負責人談文明互鑒:辯文明之癥 開思想之方

2022-05-10 09:09: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徐文欣 徐昕彤)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文明互鑒是生活和工作的日常。他們帶著中華文化的烙印在海外生活,踐行文明互鑒之道。9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十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上,多位海外華社負責人圍繞“加強文明互鑒,促進中外友好”展開討論。

5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上,多位海外華社負責人圍繞“加強文明互鑒,促進中外友好”展開討論。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新西蘭中華文化傳播基金會董事長甘開萬是《中華簡史歌謠》的作者,他用通俗易懂的歌謠,將數千年中華歷史娓娓道來,用方塊字詮釋著文化自信。他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每次民族融合都讓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上,多位海外華社負責人圍繞“加強文明互鑒,促進中外友好”展開討論。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海外社會了解中國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我希望自己的書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歷史、讀懂中國先賢。”甘開萬說。

澳華土著藝術研究會會長姚迪雄用一年時間環澳大利亞旅行,然后繪制一幅關于澳大利亞袋鼠的水墨畫,并將畫作取名為《兩千袋鼠圖》。姚迪雄與駿馬相伴成長于新疆伊犁,他說,馬是拼搏向上、奮進成功的象征,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徑之一。

圖為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顏天祿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姚迪雄擅長畫馬,但最令他驕傲的作品是承載著中澳友誼的《人與自然——澳洲魂》。“這幅畫用時超過21年,用丹青水墨記載著澳大利亞的山山水水。”姚迪雄說。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不是自說自話,而是雙向奔赴。在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李嘉淳看來,老移民將中國的節日慶祝儀式與傳統歌舞帶到泰國,而華裔新生代則在泰國華人社團中承擔起文化傳承的責任。他說,在泰國的華社里,老中青緊緊團結在一起,架起“中泰一家親”的堅實橋梁。

圖為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李嘉淳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將經貿、和平、友誼帶到馬來西亞;100多年前,我的祖輩從福建泉州出發前往馬六甲謀生,將早期的落葉歸根轉變為落地生根,一代代華僑華人參與馬來西亞的發展,也參與祖(籍)國的建設。”在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顏天祿的努力下,雞場街老街城區在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更多的中國元素也被馬來西亞所熟知。

圖為新西蘭中華文化傳播基金會董事長甘開萬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歐洲中國留學生創業基金會執行會長盧雅娟認為,從融通中外、知曉古今的認知優勢,到理解差異、聚焦共性的訴求優勢,到溝通聯誼、架橋鋪路的身份優勢,再到內容多元、形式靈活的渠道優勢,海外華僑華人要做文明互鑒的“轉換插頭”,將自身化作連接中外的介質;要做文化交流“變壓器”,用適應性和保險性的方式打破文化間的隔閡。

圖為歐洲中國留學生創業基金會執行會長盧雅娟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盧雅娟說,龍是中國的瑞獸,但在西方文化中卻是噴火惡魔。當和外國人說起中國龍,“Long”似乎比“Dragon”更能精準定義。因此,中西文化交流需要精準用詞,需要敢于破舊創新。

圖為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圖為澳華土著藝術研究會會長姚迪雄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35年前,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前往匈牙利參與中醫合作項目,自此便留在當地,開啟了推廣中醫藥的漫漫路途。他出版匈文版中醫藥書籍、舉行大型義診活動,還創建了歐洲境內唯一符合歐盟標準的天然藥物制藥廠。陳震說,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對癥下藥。在文明互鑒的道路上,也要辯文明之癥,開思想之方,不能只有一副藥方。(完)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