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解說】在僑鄉福建泉州泉港區,歷經兩百多年的風霜洗禮,曾經殘破不堪的福建唯一純石筑“土樓”——黃素石樓完成修繕工程,再現昔日的風采。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了解黃素石樓的故事。
【解說】黃素石樓建于1741年,由黃守素、黃堂官父子歷時三十多年建成,樓高9.4米,長、寬各20.8米,為石構方形平頂四合式三層樓閣。
【同期】前黃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黃實卿
我們這個黃素石樓是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就是1741年,到現在已經有282年的歷史。那整棟石樓,主樓(房間)是三十六間,外面的廂房是七十二間,它形成了一個叫“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布局),總占地面積達到5400平方的一個宏偉的一個建筑群。
【解說】由于缺乏保護意識,1978年的黃素石樓就因年久失修倒塌,附屬建筑也大多殘破不堪。1996年當地村民們自發組織成立文物保護管理組,對石樓進行就地保護,2005年黃素石樓被評定為第六批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個文物保護管理組依然存在,近年來一直奔走于石樓的修繕保護工作。
【同期】前黃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黃實卿
那現在整個黃素石樓這邊的話,我們是分成三期在修繕,第一期是以主樓為中心,三十六間是在2020年已經啟動了第一期的一個修繕,那現在我們看到的已經修繕完成。那第二期的話是以文館部分來修繕,已經修繕完成。那今年2023年的話,我們剛好有幸被評為第六批的一個中國傳統村落。那我們以這個為契機,然后啟動第三期附屬樓的一個廂房的一個修繕。那修繕完了,(石樓建筑群)它也會成為我們整個村,包括我們整個前黃鎮的一個文化的一個展示的一個中心。
【解說】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前黃村,留存著大量閩南古建筑,一條前黃舊街道盡了這里昔日的繁華,有許許多多的良吏故事和教育遺風沉淀在街頭巷尾。
【同期】前黃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黃實卿
那我們這個村它有900多年的歷史,從歷史遺留下來的,很多像南音、北管,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塊,那我們在這邊的話也是充分的一個展示。包括像我們整個村在清朝福建通志當中,有詳細記載的有三個良吏。那我們在(石樓)里面當中,我們也可能就是布館,然后來充分地展示我們村的一個清風良吏的一個家風的一個故事。
柯寧 吳冠標 福建泉州報道
關鍵詞: